顏色有哪些?原來生活中的色彩這麼有趣!
每天睜開眼睛,我們就被各種顏色包圍著,但你有認真想過顏色有哪些嗎?從最基礎的紅橙黃綠藍靛紫彩虹七色,到現在Pantone每年推出的流行色,顏色的世界真的超級豐富!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讓我們生活變得多采多姿的色彩們。
先從最常見的說起,基本色系大概可以分成這幾大類:
色系 | 代表顏色 | 常見應用場景 |
---|---|---|
暖色系 | 紅、橙、黃 | 食物、警示、熱情場合 |
冷色系 | 藍、綠、紫 | 科技、醫療、冷靜氛圍 |
中性色 | 黑、白、灰、米 | 服裝、室內設計 |
金屬色 | 金、銀、銅 | 奢侈品、裝飾品 |
說到特殊色,現在真的很流行莫蘭迪色系耶!就是那種灰灰濛濛、看起來很溫柔的顏色,像是乾燥玫瑰粉、霧霾藍這些,在IG上超常看到網美們用這種色調拍照。另外還有螢光色系,晚上去夜店或是看演唱會的時候,整個場子都會被這些亮到不行的顏色點亮,超嗨的!
你知道嗎?其實每種顏色都會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像紅色會讓人覺得熱情但也可能感到緊張,藍色讓人平靜卻也可能覺得憂鬱。所以很多品牌在設計LOGO的時候都會特別挑顏色,像麥當勞用紅黃配就是要讓你看了想吃東西又開心,而臉書用藍色就是想給人可靠的感覺。下次看到廣告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這些商家真的很會玩顏色心理學欸!
你有沒有跟朋友為了某件衣服是「藍黑色」還是「白金色」吵過架?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顏色會不一樣?原來跟這些因素有關。其實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每個人的眼睛和大腦處理顏色的方式本來就存在差異,再加上環境光線、年齡等因素影響,才會出現這種有趣的現象。
首先最直接影響的就是光線條件,同樣一件衣服在日光燈下和白熾燈下看起來顏色就會不同。這是因為不同光源的色溫會改變物體反射的光譜,就像我們用手機拍同一個場景,開閃光燈前後照片色調可能差超多。
再來是個人的生理差異,我們的視網膜上有三種錐狀細胞負責辨識顏色,但每個人的細胞敏感度分布都不太一樣。特別是有些人對紅色或綠色辨識能力較弱,這就是所謂的色弱或色盲,在台灣大約每20個男生就有1個有程度不一的色覺異常。
最後不得不提年齡因素,隨著年紀增長,眼睛水晶體會逐漸變黃,就像戴了黃色濾鏡一樣。這也是為什麼老人家常覺得顏色沒那麼鮮豔,特別是藍色系會變得比較難分辨。
影響因素 | 具體表現 | 常見例子 |
---|---|---|
光源差異 | 色溫改變物體顯色 | 商場黃光vs辦公室白光 |
生理構造 | 錐狀細胞敏感度不同 | 色弱者分不清紅綠燈 |
年齡變化 | 水晶體變黃濾色 | 長輩覺得藍色變暗沉 |
文化背景 | 顏色認知訓練差異 | 設計師比一般人能分辨更多色階 |
除了這些硬體因素,其實我們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也會影響對顏色的認知。像設計師或畫家因為受過專業訓練,通常能比一般人分辨出更細微的色差。而不同文化對顏色的分類和命名方式也不同,這些都會讓我們對「這是什麼顏色」產生不同見解。
什麼時候該用暖色系?設計師教你挑對場合的顏色,這個問題其實跟我們日常生活的氛圍息息相關。暖色系像是橘色、紅色、黃色這些,天生就自帶一種溫暖熱情的感覺,用對地方整個空間或設計都會活起來。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實用的暖色系應用場景,讓你下次設計時不會再猶豫該不該用這些顏色。
首先最經典的就是餐飲空間啦!你有沒有發現很多餐廳都愛用橘紅色調?這可不是隨便選的喔。根據研究,暖色系真的會讓人食慾大開,尤其是那種帶點橙色的紅,看了就讓人想多吃幾口。速食店最愛用這招了,從招牌到裝潢滿滿的暖色系,讓你不知不覺就點了一堆食物。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高級餐廳,暖色系要用得含蓄一點,搭配些深色或金屬色才不會太俗氣。
再來是居家空間的運用,特別是客廳和臥室。冬天來臨時,把客廳的抱枕、地毯換成暖色系,整個家的溫度馬上提升好幾度。臥室的話建議用比較柔和的暖色,像是奶茶色或淺駝色,既溫暖又不會太刺激,幫助營造放鬆的睡眠環境。不過要提醒大家,書房或辦公空間就不太適合用太多暖色系,容易讓人分心喔!
場合 | 推薦暖色系 | 使用技巧 | 注意事項 |
---|---|---|---|
餐廳 | 橘紅、赭石 | 搭配木質元素 | 避免過於鮮豔 |
客廳 | 奶茶色、駝色 | 重點式布置 | 注意採光影響 |
臥室 | 淺粉、米黃 | 大面積使用 | 飽和度要低 |
品牌設計 | 珊瑚橙、磚紅 | 搭配冷色平衡 | 考慮品牌調性 |
商業設計上暖色系也很有戲,特別是想要傳遞活力、親切感的品牌。很多食品品牌、兒童用品都偏愛用暖色系,因為它給人一種友善、容易親近的感覺。不過要注意不同文化對顏色的解讀可能不同,像在台灣紅色是喜氣,但在某些國家可能代表警告。如果是做國際市場的品牌,暖色系的使用就要更謹慎了。
最後說到季節性設計,暖色系根本就是秋冬的代言人!每年一到秋天,各種南瓜色、楓葉紅的設計就冒出來,看了就覺得溫暖。聖誕節的紅色、金色組合也是經典中的經典。不過夏天用暖色系就要小心了,除非你想刻意營造熱帶風情,不然可能會讓人覺得更熱。這時候可以考慮把暖色系當作點綴色,搭配清爽的藍綠色系來平衡。
誰説男生不能愛粉色?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顏色革命正在悄悄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走在台北街頭,越來越多男生穿著粉色襯衫、背著粉色包包,甚至連3C產品也開始出現「玫瑰金」這種中性色調。這種轉變不是偶然,而是社會逐漸理解到顏色根本不該有性別標籤。
其實粉色在歷史上曾經是「陽剛色」的代表!18世紀歐洲貴族小男孩常穿粉色裝束,因為當時粉色被認為是「稀釋的紅色」,象徵力量與勇氣。直到20世紀中期,商家為了促銷才硬把粉色歸類為女生專屬。看看下面這個有趣的顏色歷史演變表格:
時期 | 粉色代表意義 | 主要使用族群 |
---|---|---|
18世紀 | 貴族氣質、陽剛 | 男性 |
1920年代 | 兒童通用色 | 男女皆可 |
1950年代後 | 女性化、甜美 | 女性 |
2020年代 | 自我表達、無性別 | 所有人 |
現在台灣年輕一代特別能接受這種觀念突破。我認識的設計師阿凱就超愛穿粉色POLO衫,他說:「顏色就是顏色啊,自己看得爽最重要啦!」這種態度超棒der~連運動品牌也跟上潮流,推出男生粉色籃球鞋和健身衣,賣得嚇嚇叫。
更不用說現在很多爸爸願意陪女兒穿親子粉色裝,或是情侶大方搭配粉色情侶裝,這些畫面在十年前可能還會被路人側目,現在根本是日常風景。台灣社會的包容度真的進步很多,雖然偶爾還是會遇到老一輩的人碎念「男生穿粉色很娘」,但年輕人都嘛當耳邊風,照樣穿自己喜歡的顏色出門趴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