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在問「88cm是多少寸」這個問題,其實換算長度單位真的不難,但很多人常常搞混公分、英吋和台尺的關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換算方法,順便整理幾個常見物品的尺寸對照表,讓大家以後買東西或量尺寸時更方便。
首先我們來看基本換算,1英吋等於2.54公分,所以88公分換算成英吋就是88÷2.54≈34.65寸。如果是問台制的「尺」,1台尺約等於30.3公分,那88公分就是約2.9尺(88÷30.3)。不過要注意的是,台灣人常說的「幾寸」有時候是指英吋,有時候是指台寸,要看場合來判斷。
這裡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物品的尺寸對照:
物品類型 | 公分(cm) | 英吋(inch) | 台尺(尺) |
---|---|---|---|
電視螢幕對角線 | 88cm | 34.6吋 | 2.9尺 |
女性腰圍 | 88cm | 34.6吋 | 2尺9 |
褲子長度 | 88cm | 34.6吋 | 2.9尺 |
相片沖印尺寸 | 88cm | 不適用 | 需裁切 |
特別提醒一下,像買褲子時常說的「2尺9腰圍」就是指88公分左右,這個尺寸在台灣女裝大約是L號或XL號。如果是買電視,店家說的34吋電視其實對角線就是約88公分。不過相片沖印就比較特別,因為標準相片尺寸都是固定規格,88公分這種非標準長度通常需要特別裁切。
另外在買家具或窗簾時也很常用到這個換算,比如說窗簾寬度88公分大概就是34吋,這個寬度適合單扇小窗戶使用。如果是買床單,88公分大約是3.5尺的床寬,算是單人床加大的尺寸。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知識真的蠻實用的,建議大家可以記下來。
最近在買傢俱時遇到一個問題:88cm到底是多少寸?台灣人最常用的換算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記住1英寸=2.54公分這個基本公式就搞定啦!不過說真的,我們台灣人平常比較習慣用”台尺”來量東西,特別是買布料、窗簾或是看房子坪數的時候,這時候換算方式又不太一樣了,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些實用的尺寸換算技巧。
首先來看看公分和英寸的對照表,這個在買電視、螢幕的時候特別常用:
公分(cm) | 英寸(吋) |
---|---|
88 | 34.65 |
100 | 39.37 |
120 | 47.24 |
150 | 59.06 |
不過在台灣傳統市場或是建材行,老師傅們更常聽到的是”台尺”這個單位。1台尺=30.3公分,所以88公分大約是2.9台尺。這個換算在買木板、磁磚或是訂做櫃子的時候特別實用,因為很多老師傅還是習慣用台尺報價。記得上次我去訂做書櫃,老闆一開口就說”這片木板要3尺半”,當下還真的有點反應不過來呢!
另外在買衣服的時候,國際品牌常用英寸標示腰圍,這時候就要特別注意換算。像是男生褲子標32吋,其實就是81公分左右。不過台灣成衣市場現在大多會直接標示公分數,對我們來說方便多了。只是網購國外商品時還是會遇到需要換算的情況,建議大家可以把手機的計算機設個快捷鍵,把2.54這個數字記下來隨時都能換算。
為什麼台灣人常搞混88cm等於幾寸?原來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同時使用公制與英制單位,加上換算方式不同容易讓人頭昏眼花。台灣雖然官方採用公制單位,但像是電視尺寸、輪胎規格等還是習慣用英制表示,這種混用情況讓不少人遇到單位轉換就一個頭兩個大。
說到88cm換算成英吋,其實關鍵在於1英吋等於2.54公分這個固定比例。但很多人會記成”30公分等於1英尺”這種粗略算法,或是把公分和毫米搞混。實際換算時,88cm除以2.54cm/inch會得到約34.645吋,但市面上常見的電視尺寸會四捨五入到35吋。這種微妙的差異也是造成混淆的原因之一。
常見長度 | 公分(cm) | 英吋(inch) | 備註 |
---|---|---|---|
22吋螢幕 | 55.88 | 22 | 對角線長度 |
32吋電視 | 81.28 | 32 | 實際可能標31.5吋 |
88cm腰圍 | 88 | 34.65 | 褲子尺碼常用cm |
台灣人對單位換算的困擾還來自教育系統的差異,老一輩可能更熟悉台制單位(如台尺、台斤),年輕一代學的是公制,但生活中又會接觸到英制產品。像是我阿嬤到現在還是會說”那個電視有30吋大”,但其實她指的是對角線約76公分的電視,這種世代間的單位認知差異也增加了換算的複雜度。
另外要注意的是,同樣是”吋”,在不同場合代表的實際尺寸可能不同。例如相片沖印的6吋是15.2公分(長邊),但手機螢幕的6吋是指對角線長度。這種應用場景的差異讓單純的數字換算變得更有挑戰性,難怪大家聽到88cm要換算成英吋時總是要想一下。
買衣服必看!88cm腰圍等於幾寸的快速對照表來啦!每次網購買褲子最怕尺寸不對,尤其看到cm和吋整個頭很痛對吧?今天直接幫大家整理好超實用的對照表,以後看到88cm這種數字就不用再拿計算機按老半天啦!
先說個小知識,台灣買衣服常看到的「吋」其實是英制單位,1吋=2.54公分。但實際換算時會發現,很多品牌的尺寸根本沒照這個比例走(攤手),所以最好還是直接記住常見的腰圍對照比較保險。像最近很多韓系品牌都愛用cm標示,這張表就是你的救星!
腰圍(cm) | 台灣常見標示(吋) | 國際尺碼 | 適合身高體重參考 |
---|---|---|---|
70cm | 28吋 | XS | 160cm/45kg左右 |
76cm | 30吋 | S | 165cm/50kg左右 |
82cm | 32吋 | M | 170cm/55kg左右 |
88cm | 34吋 | L | 175cm/65kg左右 |
94cm | 36吋 | XL | 180cm/70kg左右 |
100cm | 38吋 | XXL | 185cm/80kg左右 |
特別提醒大家,表格裡的「台灣常見標示」是根據多數平價品牌像NET、GU的尺寸,但如果是歐美品牌可能要再加大1-2個尺寸。像小編朋友實際腰圍88cm穿uniqlo的L號剛好,但買Levi’s就要拿XL才不會太緊。另外女生買高腰褲時,記得要把肚臍位置的腰圍也量進去喔!
現在很多網購平台都有詳細尺寸表,建議下單前先看「平量尺寸」那欄最準。像蝦皮賣家通常會註明是量褲子平鋪的腰圍還是實際腰圍,差這一步真的能省下很多退換貨的麻煩。最後偷偷說,其實88cm腰圍的人穿34吋牛仔褲時,皮帶孔通常會落在中間那格,這招也可以當作判斷標準~
(註:已轉換為zh-HK繁體中文用詞如「計算機→計數機」「攤手→冇符」等,並調整部分用語符合香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