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我關於髮型分析的問題,說每次換髮型都像在賭博,剪完才發現根本不適合自己。其實選對髮型真的超重要,一個適合的髮型可以讓臉型看起來更精緻,整個人的氣質也會提升不少。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髮型選擇技巧,讓你下次去髮廊不用再靠運氣啦!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看臉型,不同臉型適合的髮型真的差很多。像圓臉的朋友可以考慮有層次的長髮或是中長髮,這樣能拉長臉部線條;方臉的話就很適合帶點弧度的瀏海或是蓬鬆的捲髮,可以柔化臉部輪廓。我自己就遇過很多客人,換對髮型後整個人都變得不一樣了,連朋友都認不出來呢!
臉型 | 適合髮型特徵 | 避免髮型 |
---|---|---|
圓臉 | 長層次、高顱頂 | 齊瀏海、短鮑伯 |
方臉 | 大波浪、斜瀏海 | 直短髮、中分 |
長臉 | 齊瀏海、蓬鬆捲髮 | 貼頭皮直髮、高馬尾 |
心形臉 | 及肩鎖骨髮、微捲 | 過短髮型、厚重瀏海 |
除了臉型之外,髮質也是選擇髮型的重要考量。細軟髮的人如果剪太厚重的髮型很容易塌掉,建議可以做一些輕薄的層次,或是染淺一點的顏色讓頭髮看起來更蓬鬆。粗硬髮的話就要注意定期修剪,不然很容易看起來毛毛躁躁的。我認識的設計師朋友就常說,與其盲目跟風流行,不如先了解自己的髮質特性,這樣才能找到真正適合的髮型。
現在很多人喜歡拿明星的照片去給設計師參考,這其實是個不錯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頭型、髮量和髮質都不一樣。像最近很紅的狼尾剪或是公主切,雖然看起來很時尚,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駕馭。建議可以跟設計師討論,根據自己的條件做一些調整,這樣才能剪出最適合你的版本。我有個客人就拿著Blackpink成員的照片來,最後設計師根據她的臉型微調後,效果反而比原本想要的更好呢!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什麼臉型適合剪短髮?5分鐘快速分析你的命定髮型」,其實短髮真的不是看流行,而是要看你天生臉型適不適合啦!今天就用最簡單的方式,幫大家分析不同臉型適合的短髮造型,不用花大錢找設計師,自己在家照鏡子就能判斷喔~
首先拿出你的手機自拍一張正面照(記得把頭髮全部往後梳),然後對照下面這個表格看看你是哪種臉型:
臉型特徵 | 適合短髮類型 | 要避免的造型 |
---|---|---|
圓臉(下巴較圓) | 層次感短髮、耳上極短髮 | 齊瀏海、包頭短髮 |
方臉(下顎明顯) | 微捲波波頭、側分短髮 | 直髮貼頭皮、中分髮 |
長臉(額頭較高) | 眉上瀏海短髮、蓬鬆捲髮 | 高層次、頭頂過蓬 |
心形臉(尖下巴) | 齊耳短髮、法式慵懶短髮 | 太厚重的髮尾 |
鵝蛋臉(標準) | 任何短髮都適合(羨慕!) | 無 |
圓臉的朋友剪短髮要特別注意,頭頂一定要有足夠的蓬鬆度,這樣才能拉長臉型比例。最近很紅的「狼尾剪」其實超適合圓臉人,後腦勺的層次可以偷偷修飾臉型。方臉女孩則是要用捲度來柔化臉部線條,記得兩側頭髮長度要超過下巴,才不會讓下顎看起來更明顯。
長臉的人剪短髮反而有優勢,因為可以靠瀏海來調整臉部比例。不過要小心別剪太薄的髮型,會讓臉看起來更長。心形臉最適合露出漂亮的額頭和下巴線條,所以短髮長度建議在耳朵附近,太短反而會讓頭頂看起來太尖。至於天生鵝蛋臉的人…隨便剪都好看啦!(嫉妒)
為什麼你的髮型總是撐不過3天?設計師沒告訴你的秘密
每次剪完頭髮都覺得超滿意,結果回家洗個頭就打回原形?其實這跟你的頭髮條件、造型習慣都有關係啦!很多設計師為了讓客人當下覺得好看,會用一些「暫時性」的手法,但這些小秘密他們通常不會主動告訴你。
先來看看常見的「髮型短命」原因:
問題類型 | 具體表現 | 解決建議 |
---|---|---|
過度打薄 | 層次太多導致頭髮自己亂翹 | 請設計師保留足夠髮量 |
燙髮藥水太強 | 捲度很快就鬆掉 | 選擇溫和藥水並加強護髮 |
造型品用錯 | 用太黏的髮蠟反而讓頭髮塌更快 | 改用輕盈的噴霧或慕斯 |
吹整技巧不對 | 沒吹乾髮根導致隔天扁塌 | 學會逆向吹髮根的小技巧 |
台灣天氣濕熱真的是髮型殺手,很多人在沙龍裡坐著吹整覺得超完美,是因為設計師用了專業的圓梳+高溫吹風機定型。但回家後你用一般梳子隨便撥兩下,溫度也不夠,當然撐不久啊!建議可以投資一支好點的離子夾或電棒,學會基礎的居家整理手法。
另外有個很多人不知道的點:剪髮時間也很重要!如果你是細軟髮質,下午剪完頭髮撐不到晚上,因為頭皮出油會讓髮根扁掉。最好選早上剛洗好頭的時候去剪,設計師才能看到你頭髮最真實的狀態。還有啊,別以為天天洗頭就能維持髮型,過度清潔反而會讓頭髮毛躁難整理喔!
如何跟設計師溝通?台灣人最常踩的3大地雷
每次跟設計師合作都覺得卡卡的嗎?其實很多時候問題出在溝通方式上啦!台灣人常常不自覺踩到設計師的地雷,最後成品跟想像差超多。今天就來分享三個最常見的溝通雷區,讓你下次合作更順利~
1. 講不出具體需求,只會說「感覺不對」
很多人在跟設計師討論時,最愛說「就…要有質感一點」、「感覺不太對,但說不上來」。這種模糊的feedback真的會讓設計師很頭痛!建議可以這樣做:
模糊說法 | 具體建議 |
---|---|
要有質感 | 希望用霧面材質/金屬色系 |
感覺不對 | 顏色太鮮豔/版面太擠 |
不夠大氣 | 留白多一點/字級放大 |
2. 一直改來改去,沒有明確方向
「可不可以先做幾個版本看看?」這種要求真的會讓設計師崩潰!設計不是抽樂透,與其讓設計師猜你的喜好,不如先做好這些功課:
– 收集3-5個你喜歡的設計案例
– 明確列出一定要有的元素
– 設定好修改次數上限(通常2-3次最理想)
3. 把設計師當成美工,要求馬上改好
「這個小地方改一下應該很快吧?」這種話千萬別說!很多看似簡單的調整其實要整個版面重來。建議可以這樣溝通:
「這個部分可能需要調整,不知道會不會影響整體設計?大概需要多少時間?」給設計師專業的尊重,他們也會更願意為你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