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不知道的7個奇特風俗 | 這些風俗習慣原來是這樣來的! | 日本風俗店真相大公開

台灣的風俗習慣真的超有趣,從北到南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這些代代相傳的生活智慧,不僅讓外地人覺得新奇,連我們自己人也常常在節慶時才突然發現:「啊!原來這個習俗是這樣來的啊!」今天就來聊聊幾個台灣人日常中不自覺會遵守,卻很有在地味的小習慣。

先從吃的說起好了,台灣人對「拜拜」這件事超級講究,每個月初二、十六要做牙,這可不是在檢查牙齒喔!而是商家祭拜土地公的重要日子。記得小時候常看阿嬤準備三牲四果,還要特別注意鳳梨要帶葉子(象徵旺來),這些細節現在年輕人可能都不太清楚了。更不用說清明節掃墓要帶韭菜(長長久久)、端午節掛艾草(驅邪),食物在我們的風俗裡根本是另類的語言啊!

說到節慶,台灣人最愛的就是熱鬧的廟會活動了。下面這個表格整理幾個經典的廟會習俗:

活動名稱 特色 常見地區
炸邯鄲爺 信徒往神轎丟鞭炮祈求平安 台東
搶孤 攀爬塗滿牛油的柱子搶祭品 宜蘭頭城
放天燈 在燈籠寫願望施放天空 平溪
燒王船 建造華麗王船焚燒送神 台南西港

婚喪喜慶的規矩更是多到數不清,像結婚時新娘要丟扇子(丟掉壞脾氣)、過火爐(去煞氣),這些動作看起來很儀式感,但長輩們可是認真到不行。我表姐結婚時,就因為忘記帶扇子,急得新郎趕緊跑去超商買摺扇,結果被媽媽念說「這樣不吉利」,最後還是乖乖回家拿傳統的圓扇才過關。

台灣的風俗習慣最可愛的地方,就是融合了各種文化卻又發展出自己的樣子。像中元普渡拜好兄弟要擺洗臉盆和毛巾,這個貼心的舉動根本是把孤魂野鬼當客人招待;或是冬至吃湯圓要算歲數,不小心多吃一顆就自動「多一歲」,這些小細節都讓生活多了很多趣味。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覺得這些習俗很麻煩,但其實它們都是先人留下來的生活智慧,下次遇到時不妨多問問長輩,背後的故事往往比想像中更有意思呢!

風俗習慣


台灣人為什麼這麼愛拜拜?在地信仰風俗大解密

台灣人對拜拜的熱情,真的不是蓋的!走在街上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初一十五香火鼎盛,連便利商店都賣金紙,這種獨特的信仰文化到底是怎麼來的?其實這跟台灣的歷史背景和多元文化融合有很大關係。從早期的移民帶來原鄉信仰,到後來融合本土習俗,拜拜不只是宗教活動,更成為台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台灣常見拜拜類型與時機

拜拜類型 主要目的 常見時機
初一十五 祈求平安 每月農曆初一、十五
神明誕辰 慶祝祝壽 各神明生日(如媽祖誕、關聖帝君誕)
中元普渡 祭祀好兄弟 農曆七月
清明掃墓 祭拜祖先 清明節前後
開工拜拜 事業順利 新年開工、新店開張

台灣人拜拜的對象可多了,從玉皇大帝到地基主,從觀世音菩薩到門口的好兄弟,每個都有其特殊意義。老人家常說「有拜有保庇」,這種務實的信仰態度,讓拜拜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比如說做生意的人拜關公求財運,考生拜文昌帝君求考運,孕婦拜註生娘娘求順產,幾乎人生各個階段都能找到對應的神明來拜。

拜拜的流程和供品也很有講究,不同場合要準備不同的東西。像是拜天公要準備麵線、紅龜粿,拜地基主則要準備雞腿便當。這些細節都是代代相傳下來的智慧,年輕人可能說不出為什麼要這樣拜,但就是會跟著長輩的指示做。現在很多廟宇也跟上時代,推出線上點燈、APP擲筊等服務,讓傳統信仰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

過年紅包怎麼包?台灣人教你避開禁忌與禮數,這可是每年春節最讓人頭痛的問題之一。在台灣,包紅包不只是給錢那麼簡單,裡頭藏著滿滿的習俗與人情世故,包得好皆大歡喜,包錯了可能還會被長輩唸一整年呢!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人包紅包的眉角,讓你過年不踩雷。

首先要注意的是紅包金額的禁忌,台灣人最忌諱包單數和「4」這個數字,因為諧音不吉利。給長輩的紅包最好逐年增加,象徵「步步高升」,而給晚輩的則要統一金額,避免比較心態。以下是常見紅包金額參考表:


對象 建議金額 (新台幣) 注意事項
父母/公婆 6,000-12,000 最好比去年多,用新鈔較體面
祖父母 3,600-6,000 可用「長長久久」的吉祥數字
親友小孩 600-1,200 統一金額,避免小孩互相比較
未婚同事朋友 200-600 用雙數,避免包空紅包

再來是紅包袋的選擇,千萬別用過期或破損的紅包袋,那會顯得沒誠意。現在很多超商都有賣設計感十足的紅包袋,挑個喜氣又應景的款式準沒錯。記得鈔票要平整放入,別折到角,老一輩說這樣財氣才不會漏掉。

包紅包的時間也有講究,通常是在除夕圍爐後或初一早上給,太晚給反而失禮。給長輩時要用雙手奉上,說句吉祥話;給小孩則可以趁機教導他們要感恩。如果是新婚夫妻第一次發紅包,記得準備雙份,代表「成雙成對」的好兆頭。

風俗習慣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台灣人還做這些特別的事!說到端午節,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香噴噴的粽子,但其實台灣人在這個傳統節日裡還有很多有趣的習俗活動,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特別的端午習俗,讓你知道台灣人是怎麼過這個節日的。

首先最經典的就是立蛋啦!每年端午節正午時分,總會看到很多人蹲在地上專心立蛋,傳說這時候陽氣最旺,雞蛋比較容易立起來。小時候阿嬤都會說:「立蛋成功代表這一年會有好運氣喔!」現在很多學校或社區還會舉辦立蛋比賽,超級熱鬧的。

再來就是掛香包的習俗,台灣人會用五彩絲線編織成各種形狀的香包,裡面裝著艾草、香茅等中藥材。以前阿公都會自己做香包給孫子掛在脖子上,說是可以驅邪避凶,現在雖然比較少人自己做了,但市面上還是能買到很多可愛的香包款式。

說到端午節,絕對不能忘記划龍舟!台灣各地都會舉辦龍舟競賽,最著名的就是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了。參賽隊伍要經過好幾個月的訓練,比賽當天河岸邊總是擠滿加油的民眾,氣氛超級嗨!有些地方還會在賽後舉行潑水活動,象徵洗去霉運。

端午習俗 地區特色 常見活動
立蛋 全台普遍 正午時分立雞蛋比賽
掛香包 傳統市場常見 購買或自製香包佩戴
划龍舟 各地河岸 龍舟競賽、潑水活動
午時水 中南部較盛行 正午時取井水或自來水存放

另外在中南部還保留著取午時水的習俗,就是在端午節正午時分從井裡或水龍頭接水,據說這時候的水特別純淨,可以治病保平安。有些人會把午時水裝瓶保存一整年,遇到身體不舒服時就拿來擦一擦,雖然沒有科學根據,但這種傳統習俗真的很有台灣味啊!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