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裝潢新家,才發現「門高尺寸」這個小細節原來這麼重要!以前都覺得門隨便裝就好,但實際跑了一趟建材行才發現,光是門的高度就有好多學問。台灣常見的標準門高大概是210公分,但其實不同空間適合的門高都不太一樣,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門高尺寸經驗談。
一般來說,大門的門高會比其他室內門高一些,通常會做到220-230公分,這樣看起來比較氣派。我自己最後選擇了225公分的高度,因為我們家玄關挑高,這樣整體比例看起來最舒服。而房間門的話,210公分就夠用了,太高的話反而會讓空間感覺很壓迫。這邊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給大家參考:
空間類型 | 建議門高尺寸 (公分) | 備註 |
---|---|---|
大門/玄關門 | 220-230 | 配合挑高設計可再增加 |
臥室/房間門 | 210 | 標準尺寸,最經濟實惠 |
浴室門 | 200-210 | 可考慮做推拉門節省空間 |
廚房門 | 210 | 建議加裝透氣窗 |
特別要注意的是,現在很多新建案的天花板高度都做到280公分以上,這時候如果還是用標準210公分的門,整體比例會顯得很奇怪。像我們家主臥室就是這種情況,設計師建議我們做到240公分,搭配一些線板裝飾,效果真的差很多!不過這種客製化的門價格就會比較高,而且交期也比較長,建議要提早規劃。
另外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是浴室門的高度。有些人會覺得浴室門可以做矮一點沒關係,但其實現在很多家庭都會在浴室裝暖風機,如果門做太矮,暖風效果會打折扣。我自己就吃過這個虧,後來重新訂做才解決問題。還有廚房門也是,雖然標準高度是210公分,但如果要做成玻璃拉門的話,建議可以做到220公分,視覺上會更通透,採光效果也更好。
裝潢新手必看!門高尺寸怎麼抓才不會踩雷?這真的是很多第一次裝潢的人會遇到的問題。門的高度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其實牽扯到整體空間感、傢俱配置,甚至連風水都有關係。今天就用最白話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門高尺寸的眉角,讓你不用等到師傅來現場才手忙腳亂!
一般來說,台灣常見的門高尺寸有幾種標準規格,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可以根據需求微調。傳統的公寓大門通常會做210公分高,房間門則是200公分左右。不過現在新建案越來越多會做到220公分,因為高一點的門會讓空間看起來更寬敞。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家天花板特別高或特別低,門高也要跟著調整比例,不然會顯得很突兀。
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種常見空間適合的門高尺寸,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空間類型 | 建議門高(公分) | 適用情況說明 |
---|---|---|
公寓大門 | 210-220 | 配合玄關高度,氣派感較足 |
房間門 | 200-210 | 標準尺寸,傢俱搬運方便 |
浴室門 | 190-200 | 可略低於房間門,注意防水需求 |
廚房門 | 200-210 | 建議與房間門同高保持整體感 |
陽台落地門 | 220-240 | 採光考量,可做更高 |
除了高度之外,門的寬度也要一併考慮。一般房間門寬度建議至少80公分,這樣搬傢俱才不會卡住。浴室門可以稍微窄一點,75公分就夠用。大門的話最好做到90公分以上,這樣進出比較舒適,搬大件物品也方便。記得要預留門框的厚度,通常會比門片多出5-10公分,這個細節很多新手都會忽略。
另外有個小技巧要提醒大家,如果家裡有長輩或可能會有輪椅需求,門高最好做到210公分以上,寬度至少要85公分。雖然這樣成本會高一點,但長期來看比較實用。現在很多新建案都已經把無障礙空間納入設計考量,這點真的很重要。還有就是門檻高度也要注意,特別是浴室和陽台,太高容易絆倒,建議不要超過5公分。
最近走在台灣老街區,你有沒有發現「為什麼台灣老房子的門高都特別矮?」這個有趣的現象?其實這背後藏著先人的生活智慧,今天就讓專家來解密這些矮門的歷史秘密。
台灣傳統建築的矮門設計,主要跟早期社會環境息息相關。老一輩的師傅說,日治時期以前的房子,門高大多只有160-170公分左右,比現在標準的200公分矮了一大截。這可不是因為古人長得矮,而是有實際考量。首先,早期建材以木材為主,門框太高容易變形;其次,矮門能有效阻擋颱風天強風灌入,讓室內更保暖;最重要的是,當時治安不好,矮門設計讓屋主從門縫就能看清外面來者何人,兼具防盜功能。
不同時期台灣老宅門高比較表:
時期 | 平均門高 | 主要建材 | 設計目的 |
---|---|---|---|
清代以前 | 150-160cm | 木頭、土埆 | 防盜、節省材料 |
日治時期 | 160-170cm | 磚木混合 | 防風、隱私保護 |
光復初期 | 170-180cm | 紅磚、水泥 | 採光改善、通風需求 |
走進這些老房子還會發現,除了門矮,門檻也特別高。這可不是要絆倒客人,而是為了防範雨季淹水。台灣夏季多颱風,早期排水系統不完善,高門檻能有效阻擋雨水倒灌。有些大戶人家還會在門檻內側設計排水孔,可見古人對防水有多講究。另外,門楣上常見的八卦牌或劍獅,也是矮門時代的產物,因為高度剛好在人視線位置,具有鎮煞避邪的心理作用。
現在很多老屋改造時,師傅都會建議保留原始門高,不只是為了懷舊,更是因為這種比例其實很符合人體工學。當你伸手就能摸到門楣,開關門不用費力舉高,反而比現代標準門更省力。有些文青咖啡廳特別愛用這種矮門設計,就是看中它帶來的親切感和空間溫度。
設計師沒告訴你的門高尺寸秘密,這樣量最準
大家裝潢時最常忽略的就是門高尺寸啦!設計師沒告訴你的門高尺寸秘密,這樣量最準,其實關鍵在於要考慮地板材質的厚度。很多人在量門高的時候都只量現有的門框,結果鋪完磁磚或木地板後才發現門根本關不起來,超尷尬的對吧!
先說說最常見的狀況:一般台灣住宅的標準門高是210公分,但這個數字是「淨高」,也就是完成面的高度。如果你家要鋪設新的地板,記得要把地板厚度加進去。比如說:
地板類型 | 常見厚度 | 建議預留高度 |
---|---|---|
磁磚 | 1.5-2cm | 212-213cm |
木地板 | 0.8-1.2cm | 211-211.5cm |
石材 | 2-3cm | 213-214cm |
量門高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不是從現有地板量到門框頂部就好喔!正確做法是:先決定好要鋪設的地板材質,然後從「未來完成面」開始往上量。比如說你要鋪2公分厚的磁磚,就要從現在地板往上2公分的位置當作基準點,再量到門框頂部。這樣裝修完門才會剛剛好,不會卡卡的。
另外一個小秘訣是,如果家裡有老人家或可能會使用輪椅,建議可以把門做到220公分高,這樣未來要換無障礙設備也比較方便。雖然會多花一點錢,但長期來看真的很值得。還有啊,量門高的時候記得門框上緣要留至少1公分的縫隙,這樣門扇才不會因為熱脹冷縮就打不開。這些都是老師傅才知道的眉角,今天一次告訴你啦!
最後提醒大家,不同區域的門高可能會有差異。像是浴室門因為要考慮防水門檻,通常會比房間門矮個1-2公分。主臥室如果要做更衣間,門高也可以考慮做到230公分,這樣整體視覺效果會更氣派。總之門高不是隨便量量就好,要考慮的細節真的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