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車關怎麼化解」,其實這跟我們日常開車習慣、車輛保養都有很大關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撇步,讓大家開車更平安順遂。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定期檢查愛車狀況,很多意外都是因為疏忽保養造成的,特別是輪胎、煞車這些關鍵部位真的要特別注意。
說到具體的化解方法,這邊整理幾個重點給大家參考:
化解方法 | 具體做法 | 注意事項 |
---|---|---|
車輛定期保養 | 每5000公里或半年回廠檢查一次,重點檢查輪胎、煞車、燈光系統 | 雨季前特別要注意輪胎胎紋深度 |
車內擺放平安符 | 選擇經過廟宇過火的平安符,放置在前擋風玻璃內側或後視鏡下方 | 避免遮擋駕駛視線 |
行車前淨車 | 用鹽米水輕灑車輪四周,或是點燃檀香繞車一圈淨化 | 注意用火安全 |
改變駕駛習慣 | 避免路怒、超速,保持安全距離,轉彎前提早打方向燈 | 特別是在雨天要放慢車速 |
車色選擇 | 根據個人八字五行選擇適合的車色,例如火命適合紅色、白色 | 可請教專業命理老師建議 |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其實車內音樂的選擇也會影響行車安全。太激烈的音樂容易讓駕駛分心或情緒浮躁,建議可以放些輕音樂或佛經,讓開車時心情更平靜。我自己習慣在長途駕駛時播放一些輕柔的鋼琴曲,真的會讓整趟旅程順暢很多。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停車的位置選擇,盡量避免停在路沖或T字路口的位置,這些地方容易聚集煞氣。如果不得已要停在這些地方,可以在車內放個小葫蘆或五帝錢來化解。平常也要保持車內整潔,特別是前擋風玻璃不能堆太多雜物,這樣視線才會清楚。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車關是什麼?為什麼會遇到車關問題?」其實車關就是民間常說的「車輛關卡」,簡單講就是開車時會遇到的各種意外狀況或麻煩事。台灣人特別信這個,尤其是老一輩常說「犯車關」要特別小心。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常見的車關問題,還有為什麼我們會遇到這些狀況。
先說說車關的種類,其實範圍很廣,從輕微的違規罰單到嚴重的車禍都算。我自己開車十幾年,就遇過好幾次差點出事的狀況,真的會讓人嚇出一身冷汗。最常見的就是以下這幾種:
車關類型 | 發生原因 | 預防方法 |
---|---|---|
小擦撞 | 分心駕駛、視線死角 | 裝盲點偵測、多注意後照鏡 |
爆胎 | 胎壓不足、胎紋太淺 | 定期檢查輪胎狀況 |
被開罰單 | 超速、違停、未禮讓 | 遵守交通規則、裝測速提醒 |
機械故障 | 保養不確實、零件老化 | 按時進廠保養 |
為什麼會遇到車關問題呢?除了運氣成分,很多時候都跟我們的駕駛習慣有關。像是有朋友就愛邊開車邊滑手機,或是覺得自己技術好就超速,這些都是很危險的行為。另外車子本身的狀況也很重要,特別是老車更容易出問題。我認識的修車廠老闆就說,很多客人都是等到車子完全不能動了才來修,這樣真的很危險。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天氣因素。台灣夏天午後雷陣雨多,路面濕滑容易打滑;冬天又常有濃霧,能見度差。這些時候開車真的要特別小心,最好減速慢行。我自己就曾經在暴雨天差點追尾,就是因為前車突然急煞,還好當時車距保持夠遠。所以說預防車關真的不能只靠拜拜求平安,實際的駕駛觀念和車輛保養更重要。
何時最容易遇到車關?這些時段要特別注意!開車上路最怕遇到臨檢,其實警察杯杯也是有固定執勤的「熱門時段」啦~今天就來分享在地老司機才知道的經驗談,讓你能避開這些時段就盡量避開,省得被攔下來耽誤時間。
首先最經典的就是週五晚上到週日凌晨這段時間,根本是警察的「黃金執勤期」!尤其是晚上10點到凌晨3點,各大路口、橋樑和快速道路入口都會加強攔檢。這個時段除了抓酒駕,順便也會查改裝車和無照駕駛,很多年輕人跑夜店或夜遊就特別容易中獎。
再來是連續假期的前一天傍晚,像端午、中秋這種連假,下午4點開始各交流道附近就會出現大量警力。我朋友上次清明連假前從台北開回台中,短短50公里就被攔了2次,根本是移動式路障的概念啊!
最後要特別提醒每月25號前後,這個是很多公司行號發薪水的日子,警察也會針對「領錢時段」加強金融機構周邊的巡邏。雖然主要目標是防搶,但順便路檢的機率也超高,建議避開銀行附近的巷弄繞道而行。
高風險時段 | 重點檢查項目 | 熱門地點 |
---|---|---|
週五22:00-週日03:00 | 酒駕、改裝車 | 夜店區、橋樑、快速道路 |
連假前夕16:00-20:00 | 疲勞駕駛、超載 | 交流道、省道休息站 |
每月25號前後 | 金融機構周邊巡邏 | 銀行ATM、郵局附近道路 |
其實啊,與其記這些時段想辦法閃警察,不如乖乖遵守交通規則最實在。像我們這種每天開車送貨的運將大哥,早就練就一身「零違規」的本事,根本不怕臨檢啦~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最近新北市某些路段開始用AI辨識系統自動抓違規,連警察都不用出面就直接寄罰單,科技執法真的越來越厲害了!
誰最容易碰到車關?這5種人要注意了!其實開車上路真的要很小心,有些朋友特別容易遇到車禍或擦撞,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5種高風險族群,看看自己或身邊的人是不是也中招了。
首先就是新手駕駛,剛拿到駕照的朋友常常對路況判斷不夠準確,特別是變換車道或停車時特別容易出包。再來是愛用手機的駕駛,現在很多人等紅燈就忍不住滑手機,甚至邊開邊回訊息,這種分心駕駛真的超級危險。第三種是疲勞駕駛,特別是跑長途的司機或是熬夜加班的人,開到恍神真的很容易出事。
另外愛開快車的人也是高風險群,台灣很多路段其實限速都是有道理的,但就是有人喜歡飆速,等到出事真的來不及後悔。最後一種可能大家沒想到,就是脾氣差的駕駛,路怒症一發作就亂超車、亂按喇叭,這種情緒不穩的開車方式也很容易釀成意外。
高風險族群 | 常見危險行為 |
---|---|
新手駕駛 | 不熟悉車距判斷、變換車道猶豫 |
手機族 | 等紅燈滑手機、邊開邊回訊息 |
疲勞駕駛 | 長途開車打瞌睡、反應遲鈍 |
飆速族 | 超速行駛、蛇行超車 |
路怒症 | 惡意逼車、急煞急停 |
其實觀察身邊發生過車禍的朋友,多半都符合上面這幾種特質。特別是現在夏天天氣熱,大家開車更容易煩躁,真的要特別注意。記得前陣子才有個朋友因為邊開車邊回LINE,不小心追撞前車,修車費花了快十萬,真的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