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苗栗 地名由來,其實背後藏著一段有趣的歷史故事。苗栗最早的名稱其實不是現在這樣,而是叫做「貓貍」(讀音:ba̍h-lî),這個名字來自平埔族道卡斯族「貓貍社」的發音,意思是「平原」或「平坦之地」。後來因為發音相近,才慢慢演變成現在我們熟悉的「苗栗」。
你知道嗎?苗栗地名的演變其實跟清朝時期的官方文書有關。當時的官員在記錄地名時,覺得「貓貍」這個名字不夠文雅,就用了發音相近的「苗栗」來代替。這個改變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我們現在所知道的苗栗。不過,當地人還是習慣用台語唸作「ba̍h-lî」,保留了原本的發音特色。
時期 | 地名演變 | 備註 |
---|---|---|
清朝以前 | 貓貍(ba̍h-lî) | 平埔族道卡斯族語,意為「平原」 |
清朝時期 | 苗栗 | 官方文書改用發音相近的字 |
日治時期 | 苗栗(びょうりつ) | 日文發音 |
現代 | 苗栗 | 正式名稱 |
苗栗的地名不只是單純的稱呼,還反映了這片土地的歷史與文化。從平埔族的「貓貍」到現在的「苗栗」,這個過程見證了不同族群在這塊土地上的互動與融合。如果你有機會到苗栗玩,不妨注意一下當地人怎麼唸這個地名,或許能感受到更多在地的溫度。
除了「苗栗」這個名稱的由來,苗栗縣內各個鄉鎮的地名也都有各自的故事。像是「頭份」是因為早期開墾時,這裡是「第一份」開墾地;「通霄」則是因為當地有許多樟樹,日治時期稱為「樟樹林」,後來才改為「通霄」。這些地名背後的故事,讓苗栗這塊土地更顯得有生命力。
苗栗地名怎麼來的?原來跟平埔族有關!這塊位於台灣中北部的美麗土地,其實隱藏著原住民語言的秘密。說到苗栗的由來,要追溯到清朝時期,當時這裡是平埔族道卡斯族「貓裡社」的居住地,「貓裡」(Bari)在原住民語中意思是「平原」,後來漢人移民根據發音轉寫成「苗栗」,就這樣一直沿用至今啦!
說到平埔族在苗栗的分布,其實比我們想像中更廣泛。根據老一輩的地方文史工作者調查,光是苗栗地區就有好幾個重要的平埔族聚落,這些部落名稱後來都變成我們現在熟悉的地名。像是後龍、通霄這些地方,當初可都是平埔族的活動範圍呢!
現今地名 | 平埔族原名 | 原意解釋 |
---|---|---|
苗栗 | 貓裡(Bari) | 平原之意 |
後龍 | 眩眩社 | 可能與地形起伏有關 |
通霄 | 吞霄社 | 原意已不可考 |
有趣的是,現在苗栗市區還有條「貓裡山公園路」,就是直接沿用平埔族的地名。走在苗栗街頭,仔細觀察會發現很多地名都帶著濃濃的原住民語味道,像是「汶水」、「獅潭」這些地方,當初命名的時候都參考了平埔族的發音。有些老人家還會用「貓裡」來稱呼苗栗,這種稱呼方式可是流傳了好幾代人呢!
苗栗的地形多山,但當初平埔族卻選擇在河谷平原建立部落,這跟他們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平埔族主要以農耕為主,所以特別喜歡選擇水源充足、地勢平坦的地方定居。現在苗栗的農田分布,其實跟當年平埔族開墾的區域高度重疊,這種歷史的延續性真的很有意思。下次去苗栗玩的時候,不妨多留意一下這些地名的由來,會讓你對這塊土地有更深的認識喔!
為什麼苗栗以前叫貓貍?在地人告訴你
每次經過苗栗火車站,都會看到大大的「貓貍」兩個字,心裡總會想說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啊?問了在地的老一輩才知道,原來「貓貍」是苗栗最原始的名字,而且背後的故事超有趣的啦!
據說清朝時期,這邊的原住民道卡斯族(Taokas)用族語稱呼這片土地為「貓貍」(Bari),意思是「平原」的意思。後來漢人來了之後,就用閩南語音譯成「貓貍」,聽起來是不是很可愛?一直到光緒15年(1889年),官府才正式把名字改成讀音相近的「苗栗」,但老一輩的還是習慣叫貓貍啦!
這邊整理幾個關於貓貍的小知識給大家:
項目 | 內容 | 備註 |
---|---|---|
原住民語 | Bari | 道卡斯族語 |
閩南語發音 | 貓貍(Bâ-lî) | 跟「苗栗」發音很像 |
改名時間 | 1889年 | 清朝光緒年間 |
現存痕跡 | 苗栗火車站標示 | 月台上還看得到 |
現在走在苗栗街頭,還是可以發現很多「貓貍」的蹤跡喔!像是貓貍山公園、貓貍影城,連公車都有貓貍線。在地的店家也常常用貓貍當招牌,賣貓貍餅、貓貍咖啡什麼的,整個超有特色的。下次來苗栗玩的時候,不妨注意看看這些隱藏版的小驚喜,感受一下這個老地名的魅力。
苗栗地名由來大揭秘!這些故事你知道嗎?今天就要來跟大家聊聊苗栗各地有趣的地名故事,原來這些我們天天掛在嘴邊的地名,背後都藏著超有趣的歷史典故呢!
說到苗栗的地名,最有名的就是「貓裏」這個古稱啦!早期這裡是平埔族道卡斯族「貓裏社」的居住地,後來因為客家話發音相似,慢慢就演變成現在的「苗栗」了。而且啊,苗栗市區的「維祥里」以前其實叫做「維祥坑」,是因為當地地形像個坑谷,後來才改名的喔!
下面幫大家整理幾個超有特色的苗栗地名故事:
地名 | 由來故事 |
---|---|
頭份 | 早期開墾時這裡是「第一份」開墾地,客家人稱「頭份」就這樣流傳下來啦! |
竹南 | 因為位於中港溪南岸,又盛產竹子,所以叫做「竹南」超直白的吧~ |
後龍 | 源自平埔族「後壠社」,後來漢人覺得發音像「後龍」就沿用下來了 |
通霄 | 這裡早期是道卡斯族「吞霄社」的領地,後來慢慢演變成現在這個浪漫的名字 |
苑裡 | 古稱「彎裡」,因為中港溪在這裡彎彎曲曲的,客家人發音就變成「苑裡」啦! |
苗栗還有很多地名跟當地的地形、物產有關喔!像「銅鑼」就是因為地形像銅鑼,「三義」則是因為三個庄頭合併時各取一字。最有趣的是「大湖」,真的就是因為當地有個超大的湖泊才這樣命名的,是不是很直白啊?這些地名故事不僅讓我們更了解家鄉,也感受到先民們取名字的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