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樹木的選擇與照顧小撇步
每次走進朋友家的庭院,總會被那些生氣勃勃的庭院樹木吸引。在台灣這種亞熱帶氣候,選擇適合的樹種真的很重要,不然夏天颱風來就慘了。我自己種過幾次樹,發現有些品種特別適合我們這種小庭院,又好照顧。
先來分享幾個常見的台灣庭院樹種:
樹種名稱 | 適合環境 | 生長速度 | 特別注意事項 |
---|---|---|---|
羅漢松 | 全日照/半日照 | 慢 | 怕積水,排水要好 |
雞蛋花 | 全日照 | 中 | 冬天會落葉,別以為死掉了 |
桂花 | 半日照 | 慢 | 開花時超香,但蟲也多 |
紫薇 | 全日照 | 快 | 要定期修剪才會開花 |
種樹真的不是挖個洞埋下去就好,我鄰居上次就是把樹種得太深,結果根部缺氧死掉。最好是在種植前先把土鬆好,混點有機肥,然後記得留個澆水的凹陷處。剛種下去的前兩個月最關鍵,要每天檢查土壤濕度,太乾或太濕都不行。
修剪也是門學問,很多人以為把樹剪得圓圓的就是好看,其實要看樹種。像紫薇這種開花樹,要在冬天落葉後修剪,把老枝剪掉才會促進新枝開花。我曾經不小心在春天修剪,結果那年花量少得可憐。還有啊,修剪工具一定要消毒,不然病菌感染比什麼都可怕。
說到病蟲害,台灣潮濕的環境特別容易長介殼蟲和紅蜘蛛。我現在都固定每季噴一次苦楝油預防,天然又有效。如果發現葉子有異常,千萬別拖,趕快上網查或是拍照問園藝行,拖久了整棵樹都可能救不回來。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好多朋友都在問:「庭院樹木要怎麼挑選才適合台灣氣候?」其實啊,台灣夏天高溫多濕、冬天又有東北季風,選樹真的不能只看外表漂亮,要考慮到樹種的適應性跟後續照顧難度。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在地人常用的挑樹小技巧,讓你家的庭院既能美觀又不用整天擔心樹木被颱風吹倒或是熱到枯死。
首先要注意樹種的耐候性,台灣常見的颱風季節會帶來強風豪雨,建議選擇根系發達、枝幹柔韌的樹種。像是我家隔壁阿伯種的台灣欒樹就超厲害,颱風過後還是站得直挺挺的,反倒是對面社區種的南洋杉每次颱風來就東倒西歪。另外也要考慮落葉問題,有些樹種雖然漂亮但落葉量超大,清起來真的會讓人想哭。
樹種 | 耐風性 | 耐旱性 | 落葉量 | 推薦指數 |
---|---|---|---|---|
台灣欒樹 | ★★★★★ | ★★★★ | ★★ | ★★★★★ |
樟樹 | ★★★★ | ★★★★ | ★★★ | ★★★★☆ |
雞蛋花 | ★★★ | ★★★★ | ★★ | ★★★☆ |
鳳凰木 | ★★ | ★★★ | ★★★★★ | ★★☆ |
再來是生長速度的問題,有些人喜歡樹長得快點能馬上遮蔭,但長太快的樹通常木質比較鬆軟,反而容易被風吹斷。像黑板樹就是典型的例子,雖然三年就能長到兩層樓高,但颱風一來常常首當其衝。建議可以選擇生長速度中等但材質堅硬的樹種,像是樟樹或是台灣原生種的烏心石,這些樹雖然長得慢一點,但是能陪你更久。
最後要提醒大家,買樹苗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成年後的高度和樹冠大小。很多人在園藝店看到小樹苗很可愛就買回家,結果長大後才發現庭院根本容納不下。像是我表姊之前種了一棵小葉欖仁,現在長到五層樓高,樹枝都伸到鄰居家去了,每年修剪都要花好幾千塊請專業的來處理,真的超級麻煩。
最近好多鄰居都在問:「為什麼我家庭院種的樹總是長不好?」其實這個問題超常見的啦!台灣氣候潮濕又悶熱,加上都市空間有限,很多人家裡的庭院其實都不太適合種樹。不過別擔心,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關鍵原因和解決方法,讓你的小樹苗也能長得頭好壯壯~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土壤問題,很多人直接拿建築廢土或花市買的培養土來種,這樣真的不行啦!好的土壤要夠鬆軟、排水性好,最好還能定期補充有機肥。像我們家之前種的桂花就是換了土之後整個活過來,現在香到鄰居都來問秘訣。
常見問題 | 可能原因 | 解決方法 |
---|---|---|
葉子發黃 | 土壤養分不足或排水不良 | 換透氣培養土+定期施肥 |
枝幹細弱 | 陽光不足或空間太小 | 修剪周邊植物增加日照 |
一直長不高 | 根部發展受限或品種問題 | 換大盆或改種矮化品種 |
再來就是澆水時機超重要!很多人以為天天澆水就是愛護植物,結果反而把樹根泡爛掉。特別是夏天午後雷陣雨後,如果土壤已經濕濕的就不要再手癢去澆水了啦~我自己的小撇步是用手指戳土,如果前兩節手指都乾乾的才需要澆。
最後要提醒大家選對樹種真的很關鍵,像有些人家裡庭院明明日照不足,硬要種需要全日照的樹木,這樣怎麼可能長得好嘛!建議可以先從台灣原生種開始嘗試,像是樟樹、茄苳這些都比較好照顧,等有經驗了再挑戰其他品種。
什麼時候是修剪庭院樹木的最佳時機?台灣達人教你掌握黃金時段
住在台灣的大家一定都有這樣的困擾,庭院裡的樹木長得太茂盛,不知道什麼時候修剪才不會傷到樹。其實啊,修剪樹木就跟照顧小孩一樣,要選對時機才能讓它們長得更好。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撇步,讓你的庭院樹木都能健健康康的。
首先要知道,不同樹種的修剪時間其實不太一樣。像我們台灣常見的榕樹、樟樹這些常綠樹種,最適合在春天來臨前修剪,大概就是2月到3月這段時間。因為這時候樹木準備要發新芽,修剪後很快就能長出新的枝葉。而像櫻花、楓樹這些會落葉的樹種,反而要等到冬天落葉後再修剪,這樣才不會影響到它們開花。
樹種類型 | 最佳修剪時間 | 注意事項 |
---|---|---|
常綠樹種 | 2-3月 | 避開颱風季節 |
落葉樹種 | 12-1月 | 等葉子掉光再修剪 |
開花樹種 | 花謝後1-2週 | 不要剪到明年會開花的枝條 |
果樹 | 採收後1個月內 | 要留足夠時間讓傷口癒合 |
除了季節之外,天氣也很重要。記得要選連續幾天都是大晴天的時候來修剪,千萬不要在雨天或是剛下過雨就急著剪。因為潮濕的天氣容易讓修剪的傷口感染病菌,對樹木來說就像是我們人類傷口碰到水一樣,很容易發炎。另外啊,颱風季節前最好也檢查一下樹木,把那些比較脆弱或是太長的枝條稍微修一下,這樣颱風來的時候才不會整根被吹斷。
修剪的時候也要注意工具的使用。建議大家一定要用鋒利的修枝剪,不要隨便拿把家用剪刀就開始剪。鈍的剪刀會讓傷口不平整,樹木要花更多時間來癒合。而且每次修剪完都要記得用酒精消毒工具,特別是如果剪到有病蟲害的枝條,更要徹底清潔,才不會把病菌傳染給其他健康的樹木。這些小細節看起來很麻煩,但其實就跟我們照顧自己一樣,多花點心思才能長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