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家族資料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老店鋪的名字都藏著故事。像是我們家附近那間開了40年的「阿榮雜貨店」,店名就直接用老闆的小名,簡單又好記。這種用名字當店鋪名的傳統,在台灣街頭巷尾特別常見,今天就來聊聊這些有溫度的店鋪命名方式。
說到店鋪名,最經典的就是直接把老闆名字放上去。這種命名法在傳統行業特別多,像是:
店鋪類型 | 常見命名方式 | 舉例 |
---|---|---|
小吃店 | 老闆名字+食物 | 阿婆鐵蛋、阿堂鹹粥 |
診所 | 醫師姓氏+科別 | 王內科、李牙醫 |
雜貨店 | 暱稱+行業 | 阿珠柑仔店、阿發商行 |
不過現在年輕一代開店,店名就變得更有創意了。我發現很多文青咖啡廳喜歡用台語諧音梗,像是「呷茶」(喝茶)、「閣再來」(再來一次),這種名字不但好記,還很有在地特色。前陣子去台南玩,就遇到一間叫「椪糖」的甜點店,老闆說這是取自台南傳統點心,讓人一聽就知道是賣什麼的。
有些老店鋪的名字背後還有歷史淵源。像是我阿公常去的「金和興商行」,店名裡的「和興」其實是當年的商號傳統,代表和氣生財、興旺發達的意思。這種命名在百年老店特別常見,現在雖然很少人這樣取名了,但走在老街還是能看到這些充滿時代感的招牌。
店鋪名怎麼取才能讓客人一眼記住?這5個技巧你一定要知道!
開店最頭痛的就是取名啦!一個好記又有特色的店名,能讓客人路過就印象深刻。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技巧,教你怎麼取個讓人過目不忘的店名。首先要注意的是,店名最好控制在2-4個字,太長反而難記。像是「鼎泰豐」就比「王記鼎泰豐小籠包專賣店」來得簡潔有力。再來可以考慮加入在地元素,比如「艋舺雞排」、「大稻埕滷肉飯」,這種結合地名的取名方式,台灣人特別有共鳴。
好店名必備元素
元素類型 | 舉例說明 | 效果分析 |
---|---|---|
諧音創意 | “茶湯會”(插隊會)、”鮮芋仙”(掀雨傘) | 利用雙關語讓人會心一笑 |
在地特色 | “台南擔仔麵”、”基隆廟口營養三明治” | 強化地域連結性 |
行業聯想 | “快剪100″、”電腦急診室” | 直接點出服務內容 |
數字記憶 | “50嵐”、”85度C” | 數字組合容易烙印腦海 |
疊字可愛 | “胖胖杯”、”甜甜圈” | 增加親切感和記憶點 |
取店名時還要考慮客群定位,像賣文青小物的店名就可以走文藝路線,比如「小日子」、「好丘」這種帶點詩意的名字;如果是傳統小吃,用「阿婆」、「古早味」這類詞彙反而更能打動人心。最近很流行在店名加入emoji符號,像是「🍔漢堡研究所」、「🐶毛孩食堂」,視覺上更吸睛,年輕人特別買單。不過要注意有些特殊符號在工商登記時可能會遇到問題,最好先查清楚規定。
最後提醒大家,取完名字一定要多念幾遍,看看會不會拗口或產生奇怪諧音。曾經有間餐廳取名「飯醉集團」,雖然創意十足,但長輩可能覺得不太吉利。也可以先把候選名單給親友投票,集思廣益才能找到最適合的店名。現在很多店家還會同步經營社群媒體,記得先上網搜尋看看有沒有同名帳號,避免將來行銷時產生混淆。
為什麼你的店鋪名總是讓人記不住?這可能是因為你忽略了這些細節
開店創業最怕什麼?就是客人明明來過卻記不住你的店名!很多老闆花大錢裝潢、搞行銷,卻在取店名這個最基礎的環節栽跟頭。其實店名就像人的第一印象,取不好就像自我介紹時支支吾吾,客人轉頭就忘記你是誰。讓我們來看看那些讓人過目就忘的店名都有哪些特徵。
首先,店名太長絕對是大忌。你想像一下,當朋友問「昨天去的那家咖啡廳叫什麼?」結果你要說「就是那家『我們一起喝咖啡聊是非的溫暖小角落』」,誰記得起來啊!再來就是跟風用流行語,什麼「yyds奶茶」、「絕絕子滷味」,等這波熱度過了,店名看起來就超尷尬。還有那種硬要賣弄文青感的,取個「霽月清風軒」,客人連怎麼唸都不會,更別說記住了。
店名類型 | 實際例子 | 為什麼難記 |
---|---|---|
過於冗長 | 幸福時光手作烘焙坊 | 字太多,重點模糊 |
盲目跟風 | 芭比Q烤肉 | 流行退燒就顯得很過時 |
賣弄文青 | 滌塵齋茶藝 | 用字太冷僻難發音 |
另外有些老闆愛用諧音梗,像是「餃佼者」、「非茶不可」,剛開始可能覺得有趣,但用得太勉強反而讓客人一頭霧水。還有那種硬要把自己名字塞進去的「阿明の小店」,除非你是超級網紅,否則客人根本不會對你的名字有共鳴。最慘的是取個跟附近店家超像的名字,什麼「大苑子」旁邊開家「大院子」,客人要記住都很難啦!
開店必看!店鋪名取法的5大重點
想開店的朋友注意啦!一個好記又有特色的店名絕對是吸引客人的第一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取店名的實用技巧,讓你的店從名字開始就贏在起跑線。取名字不是隨便想就好,要考慮到客人會不會記得住、能不能一眼看懂你在賣什麼,甚至還要避開一些地雷字眼喔!
首先要注意的是「好念好記」原則,太拗口或太長的名字客人根本記不住。像「阿嬤的灶腳」就比「傳統古早味鄉村風味廚房」來得親切又好記。再來是要「符合行業屬性」,賣咖啡的店取個「黑潮」很有意境,但如果是賣滷肉飯可能就讓人摸不著頭緒了。
以下是取店名時要特別留意的5大重點整理:
重點項目 | 說明 | 舉例說明 |
---|---|---|
好念好記 | 2-4個字最佳,避免生僻字或外文 | 春水堂、鼎泰豐 |
行業屬性 | 名字要能聯想到經營項目 | 鮮芋仙、鬍鬚張 |
在地化元素 | 加入台灣人熟悉的用語或地名 | 台南擔仔麵、台中肉圓 |
避開不吉利字 | 避免諧音不雅或負面聯想的字 | 不要用「倒」、「衰」等字 |
商標查詢 | 先上經濟部網站查詢是否已被註冊 | 避免侵權糾紛 |
取名字的時候也要想想未來發展,如果以後想開分店,就不要用地名限制住自己。像「永和豆漿」雖然有名,但分店開到其他地方就會有點怪。另外現在很流行用諧音梗,像是「湯姆熊」這種,雖然有趣但要小心不要玩過頭變成低俗喔!
最後提醒大家,取好名字後記得先去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網站查詢商標,避免跟別人撞名惹上麻煩。也可以多問問身邊朋友的意見,畢竟店名是要給大眾看的,大家的直覺反應最準確。現在很多店家還會搭配logo設計,讓整體形象更完整,這些都是開店前要好好規劃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