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裝潢新家才發現,原來「客廳流明」的選擇這麼重要!以前都以為燈泡瓦數越高就越亮,結果設計師跟我說現在都要看流明數(Lm)才準。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我學到的小知識,讓你在挑客廳燈具時不會再霧煞煞~
首先要搞懂流明(lm)和照度(lux)的差別。流明是燈泡發出的總光量,而照度是實際到達桌面的亮度。就像我家的經驗,明明買了高流明的吸頂燈,但因為天花板太高,客廳角落還是覺得暗暗的。這時候就要搭配落地燈或壁燈來補光,設計師說這叫「多層次照明」,真的差超多!
常見空間建議流明參考表
空間區域 | 建議流明範圍 | 適用燈具類型 |
---|---|---|
客廳主燈 | 1500-3000lm | 吸頂燈/吊燈 |
沙發閱讀區 | 800-1200lm | 立燈/壁燈 |
電視牆背景 | 500-800lm | 間接照明 |
餐廳吊燈 | 1200-1800lm | 吊燈/軌道燈 |
說到色溫也是門學問,我原本以為越白越亮,結果設計師說客廳最適合3000K的暖白光,看起來比較溫馨。太冷的白光會像辦公室,整個家的氣氛都不對了。現在我家客廳用可調色溫的智能燈泡,看電影時調成2700K的黃光,朋友來聚餐就調到4000K,超級方便!
記得上次去朋友家,他們客廳裝了一堆崁燈,結果亮度不均勻還很刺眼。後來才知道要計算每平方公尺需要的流明數,一般客廳建議是200-300lm/m²。像我家12坪的客廳,設計師就建議總流明數要達到3600-5400lm,再分散在不同燈具上,這樣光線才會均勻舒服。
客廳流明是什麼?5分鐘讓你搞懂這個照明關鍵指標。最近很多人在裝潢時都會聽到「流明」這個詞,但到底什麼是流明呢?簡單來說,流明就是用來衡量燈泡亮度的單位,數字越大代表越亮。以前我們買燈泡都看瓦數,但現在LED燈這麼普及,瓦數已經不能直接反映亮度了,這時候流明就變成挑燈泡的重要指標啦!
想要知道客廳該用多少流明的燈具,首先要考慮空間大小和用途。一般來說,客廳是全家活動的中心,需要比較明亮的環境。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讓你一秒看懂該怎麼選:
客廳面積 (坪) | 建議總流明數 | 適用燈具類型 |
---|---|---|
3-5坪 | 3000-5000 | 吸頂燈+立燈 |
5-8坪 | 5000-8000 | 軌道燈組合 |
8-10坪 | 8000-10000 | 吊燈+崁燈 |
除了流明數之外,燈光的色溫也很重要。客廳建議選3000K-4000K的暖白光或自然光,這種色溫看起來最舒服,不會太黃像咖啡廳,也不會太白像辦公室。現在很多LED燈都可以調光調色,買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這個功能,這樣晚上想看電視或招待客人時,就能隨時調整到最適合的亮度。
實際挑選燈具時,記得要把流明數和空間高度一起考慮進去。比方說挑高客廳就要選流明數更高的燈具,不然光線會不夠集中。另外現在很流行的無主燈設計,就是把光源分散在多個崁燈或軌道燈上,這樣整體照明會更均勻,不會有某些角落特別暗的問題。
為什麼我家的客廳總是感覺不夠亮?原來是流明數選錯了。很多台灣家庭都有這個困擾,明明裝了看起來很亮的燈泡,但整個空間還是灰灰暗暗的,其實關鍵就在於「流明數」這個專業術語。流明(lm)是衡量光通量的單位,數值越高代表燈泡越亮,但很多人買燈時只注意瓦數(W),結果選到亮度根本不夠的燈具。
先來搞懂客廳需要多少流明才夠用。一般來說,台灣常見的3-5坪客廳,建議總流明數要達到5,000-7,500lm左右。如果是開放式格局或挑高設計,甚至要加到8,000lm以上。但很多人家裡可能只裝了一盞2,000lm的主燈,難怪怎麼開都覺得不夠亮啊!
空間坪數 | 建議總流明數 | 常見錯誤 |
---|---|---|
3坪以下 | 3,000-4,500lm | 只用1顆省電燈泡(800lm) |
3-5坪 | 5,000-7,500lm | 僅裝吸頂燈(2,000-3,000lm) |
5-8坪 | 8,000-10,000lm | 沒計算家具遮擋的光損 |
除了總流明數不夠,燈具配置方式也會影響亮度感受。像很多台灣家庭喜歡在天花板正中央裝一盞大燈,這樣光線分布會很不均勻,角落特別暗。建議可以搭配軌道燈、嵌燈或立燈來補光,把流明數分散在不同位置,這樣整個空間才會均勻明亮。另外也要注意燈泡的色溫,客廳最適合用3000K-4000K的自然光色,太白或太黃都會影響視覺舒適度。
現在LED燈泡都很省電,不用太擔心電費問題。與其裝一顆超高瓦數的傳統燈泡,不如多裝幾顆適當流明的LED燈,既省電又能讓客廳真正亮起來。下次買燈泡時,記得先算好家裡需要的總流明數,再挑選合適的燈具組合,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客廳不夠亮的問題喔!
設計師教你:客廳該用多少流明才不會太暗或刺眼
每次走進客廳都覺得燈光要嘛太暗要嘛太刺眼嗎?其實這跟流明數的選擇大有關係!台灣很多家庭都忽略了照明規劃的重要性,今天就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客廳到底該用多少流明才剛剛好。首先要知道,流明是衡量光通量的單位,數字越大代表光源越亮,但可不是越亮越好喔!
客廳是全家活動的核心區域,通常建議每平方公尺要有300-500流明的亮度。不過這還要考慮到天花板高度、牆面顏色和燈具類型。像我們台灣常見的3-4坪客廳,總流明數最好控制在10,000-15,000之間。如果是開放式空間或挑高設計,就要再往上調整20%左右。
客廳坪數 | 建議總流明數 | 適合燈具類型 |
---|---|---|
3-4坪 | 10,000-15,000 | 吸頂燈+立燈 |
5-6坪 | 15,000-20,000 | 軌道燈+吊燈 |
7坪以上 | 20,000-25,000 | 崁燈+間接照明 |
老人家常說「燈開亮一點對眼睛好」,但其實太亮反而會造成眼睛疲勞。現代人常常在客廳看電視、滑手機,建議可以選擇可調光燈具,白天開全亮,晚上調到70%亮度最舒服。如果是喜歡溫馨感的家庭,色溫選擇3000K的暖白光會比冷白光更適合。
燈具的配置也很重要,與其裝一盞超亮的主燈,不如分散光源。像是沙發旁放立燈、電視牆做間接照明,這樣不僅光線均勻,還能營造層次感。記得要避免燈光直接照射到電視或電腦螢幕,不然反光會讓眼睛很吃力。台灣潮濕的氣候也要注意選擇防潮型的LED燈具,才不會用沒多久就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