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老家倉庫時,意外翻到阿公留下來的「卯九」老帳本,泛黃的紙頁上密密麻麻記著民國60年代的柴米油鹽開銷。這種傳統的記帳方式現在年輕人可能很陌生,但對五六年級生來說,可是充滿回憶的生活智慧啊!
這本卯九帳本特別有意思,裡面用台語發音混搭中文記錄,像是「7/15 割稻工錢 300摳」、「8/2 雜貨店賒豆油2罐」。最讓我驚訝的是當年的物價,來看看阿公記下的幾筆開銷:
項目 | 民國60年價格 | 現在價格 (2025) |
---|---|---|
白米1斗 | 45元 | 約600元 |
豬肉1台斤 | 32元 | 約200元 |
電影票1張 | 15元 | 約300元 |
理髮 | 10元 | 約350元 |
翻著卯九帳本才發現,以前阿公連「買冰棒給孫子」這種小錢都會認真記下來。有頁還寫著「借隔壁阿火伯50元買藥,已還」,這種人情味濃厚的紀錄方式,根本是早期台灣鄰里關係的縮影。現在都用電子記帳APP了,雖然方便但總覺得少了點溫度。
特別想分享的是帳本最後幾頁,阿公用工整的字跡寫著「卯九心得」:「記帳不是小氣,是明白錢的去處。該花的不要省,不該花的要忍住。」這種生活哲學放到現在還是很受用。最近我也開始學阿公,把網路購物和手搖杯的開銷都記下來,才發現原來錢都是這樣不知不覺流掉的…
什麼是卯九?台灣人一定要知道的傳統習俗,其實是台灣早期農業社會流傳下來的節氣養生智慧。老一輩常說「食卯九,補老母」,指的就是在農曆卯月(約國曆3月)的第9天前後,要特別注重進補養身。這個習俗跟台灣氣候變化息息相關,因為這時候正是冬春交替,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古人就用食補來增強抵抗力。
說到卯九進補的內容,可不是隨便吃吃就好喔!傳統上會根據不同體質搭配食材,而且南北部還有些微差異。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種常見的卯九補品:
補品類型 | 北部常見做法 | 南部常見做法 | 適合體質 |
---|---|---|---|
雞酒 | 麻油雞加米酒 | 薑母鴨湯底 | 手腳冰冷 |
四物湯 | 當歸比例較高 | 加入枸杞紅棗 | 女性調理 |
藥燉排骨 | 添加人參鬚 | 改用十全大補 | 氣虛乏力 |
記得小時候阿嬤總會在這個時候燉上一鍋熱騰騰的麻油雞,整個廚房都是酒香和麻油香。她說這時候吃補最「對時」,因為身體經過冬天消耗需要補充元氣,而且春天病菌多,吃補能讓身體有本錢抵抗。現在雖然很多人不知道卯九了,但這些食補習慣其實還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像薑母鴨店冬天生意特別好就是個例子。
除了吃補之外,卯九前後也有些禁忌要注意。老人家常提醒這段時間不要大清早洗頭,因為頭部容易受寒;也不要直接坐在地上,免得濕氣入侵。這些看似迷信的說法,其實都有中醫「春夏養陽」的觀念在背後,只是用生活化的方式傳承下來。現在年輕一輩可能覺得麻煩,但這些都是祖先們累積的智慧結晶呢!
卯九由來大揭秘!這個習俗背後的故事
大家有聽過「卯九」這個習俗嗎?其實這是台灣早期農業社會流傳下來的傳統,跟農民曆的節氣息息相關。老一輩的人常說「卯九吃九層糕,保平安」,但到底為什麼要在這天特別準備九層糕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民間習俗背後的典故。
相傳在清朝時期,台灣南部有個村莊連續九年都在農曆卯月遇到大旱,作物都枯死了。後來有位道士指點村民,要在卯月的第九天準備九層糕祭拜土地公,結果真的就下雨了!從此這個習俗就流傳下來,而且九層糕的每一層都代表不同的祝福:
層數 | 代表意義 | 常見食材 |
---|---|---|
第一層 | 五穀豐收 | 糯米粉 |
第二層 | 家庭和睦 | 紅豆餡 |
第三層 | 健康長壽 | 綠豆餡 |
第四層 | 財源廣進 | 花生粉 |
第五層 | 事業順利 | 芝麻餡 |
第六層 | 子孫滿堂 | 芋頭泥 |
第七層 | 避邪消災 | 紅麴粉 |
第八層 | 智慧增長 | 黑糖漿 |
第九層 | 圓滿如意 | 綜合堅果 |
現在台灣有些地方還保留著這個習俗,特別是南部一些老社區。每到農曆卯月初九,阿公阿嬤就會開始忙著蒸九層糕,而且要從早蒸到晚,象徵「長長久久」。年輕一輩可能不太清楚這個傳統,但看到家裡長輩這麼認真準備,也會跟著幫忙,順便聽他們講古早的故事。
其實這個習俗不只跟農業有關,也反映了台灣人對天地的敬畏之心。老一輩相信,只要誠心祭拜,老天爺就會保佑整年風調雨順。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但這種傳統習俗還是能讓我們感受到人與自然之間那種微妙的連結。
台灣哪裡還在過卯九?這些地方保留最完整,這個問題讓不少想體驗傳統節慶的朋友超好奇!其實在現代化的台灣,還是有幾個地方把這個習俗保存得超完整,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些隱藏版的文化寶藏。
說到卯九(農曆正月廿九),老一輩都知道這是「送窮」的日子,要煮鹹粥、大掃除,把霉運通通趕出門。現在年輕人可能比較陌生,但在這些地方,整個庄頭還是會熱鬧滾滾地準備起來:
地區 | 特色活動 | 保留程度 |
---|---|---|
台南鹽水 | 武廟前煮千人鹹粥 | ★★★★★ |
彰化鹿港 | 老街店家聯合祭拜送窮神 | ★★★★☆ |
雲林北港 | 朝天宮周邊傳統市集 | ★★★★☆ |
屏東東港 | 漁港邊燒王船儀式 | ★★★☆☆ |
特別要提台南鹽水,這裡的卯九根本是年度盛事!一大早廟埕就架起大灶,阿嬤們熟練地翻炒蝦米、香菇,整條街都香噴噴的。在地人說這鍋鹹粥一定要加當季的茼蒿,吃了整年才會「好彩頭」,遊客來不僅能分到一碗,還能跟著老師傅學怎麼用紅紙折窮神船。
鹿港的老街也很有看頭,店家會把掃出來的垃圾堆成小山,插上寫著「送窮」的竹竿,然後抬到河邊燒掉。這個儀式年輕人參與得特別踴躍,有人笑說根本是另類的IG打卡點,但老人家可是很認真地在傳承這份心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