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找新手機方案時,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兆在上去是什麼」?原來是講到網路流量單位時,很多人都會搞不清楚GB、TB之後的單位。這就跟選電信方案一樣,明明合約寫得很清楚,但那些專業術語總是讓人看得霧煞煞。
說到手機上網流量,其實這些單位都是有固定換算的喔!來看看這個簡單的表格:
單位 | 全稱 | 換算關係 | 實際使用情境 |
---|---|---|---|
KB | 千位元組 | 1,024B | 老式手機簡訊時代 |
MB | 百萬位元組 | 1,024KB | 傳幾張照片就沒了 |
GB | 十億位元組 | 1,024MB | 現在基本方案都從這裡起跳 |
TB | 兆位元組 | 1,024GB | 企業級雲端儲存常用 |
PB | 千兆位元組 | 1,024TB | 大數據中心才會用到 |
現在台灣各家電信業者最愛主打的就是「不限速吃到飽」,但你知道嗎?其實很多方案雖然號稱不限速,但超過一定流量後就會被偷偷限速。像我自己用過某家電信,明明合約寫50GB後才限速,結果用了30GB就開始卡卡的了,打去客服問才知道是「網路優先權調整」,根本就是在玩文字遊戲嘛!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討論5G方案要不要辦,其實我覺得除非你真的很需要高速下載,不然現階段4G就夠用了。像我表弟辦了5G方案,結果常去的地方收訊都不好,每個月多花好幾百塊根本是浪費錢。而且現在很多App其實都會自動調整畫質,根本吃不了那麼多流量,與其追求最高速,不如找個訊號穩定的方案比較實在。
說到訊號穩定度,這就要看各家電信在你常活動區域的表現了。像我有個朋友住在陽明山上,辦了最便宜的方案結果整天沒訊號,最後還是得換回中華電信。所以建議大家辦之前,可以先問問鄰居或同事的使用經驗,或是去辦個試用卡最準。
兆在上去是什麼?台灣人最常搞混的數字單位
每次聽到新聞說「國家預算破兆」就覺得很驚人對吧?但你知道兆在上去是什麼嗎?這個問題連很多台灣人都會搞混。其實我們常用的數字單位從小到大是這樣排的:個、十、百、千、萬、億、兆,然後就開始卡關了。很多人以為「兆」就是最大的單位,其實後面還有一大串呢!
先來看個簡單的表格,幫大家整理一下這些讓人頭痛的單位:
單位名稱 | 數值表示 | 實際數字 |
---|---|---|
萬 | 10^4 | 10,000 |
億 | 10^8 | 100,000,000 |
兆 | 10^12 | 1,000,000,000,000 |
京 | 10^16 | 10,000,000,000,000,000 |
垓 | 10^20 | 100,000,000,000,000,000,000 |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京」是什麼鬼?這不是日本首都嗎?其實在中文數字系統裡,「京」就是兆的下一個單位。這種命名方式源自中國古代《孫子算經》,每四個位數就換一個新名稱。不過老實說,除了會計師或數學家,一般人這輩子大概用不到「京」這麼大的數字啦!
有趣的是,台灣和中國大陸對「兆」的定義是一樣的,但在日本和韓國,「兆」卻代表「萬億」(10^12)。這種差異常常讓人在看國際新聞或財報時搞混。像之前有日本企業宣布營收「100兆円」,換算成台幣可是嚇死人的數字啊!所以下次看到超大數字時,記得先確認是哪國的計數方式才不會誤會。
為什麼兆後面還有更大的數字單位?原來我們都用錯了!平常我們說到「兆」就覺得已經是天文數字了,但其實在數學和科學領域裡,兆後面還有一大串更驚人的單位喔!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超乎想像的大數單位,保證讓你大開眼界。
首先我們來看台灣常用的數字單位進位法,其實是每四位一個單位,跟西方每三位一個單位的習慣不太一樣。這就造成很多人以為「兆」就是最大的單位了,但其實後面還有「京」、「垓」、「秭」等等,而且每個單位都是前一個的一萬倍!來看看這個對照表:
台灣單位 | 數值表示 | 西方單位對應 |
---|---|---|
兆 | 10^12 | trillion |
京 | 10^16 | ten quadrillion |
垓 | 10^20 | hundred quintillion |
秭 | 10^24 | sextillion |
你可能會想,這些單位到底用在哪裡?其實在計算宇宙中的星體數量、國家債務總額,或是全球網路數據流量時,這些大數單位就派上用場了。像台灣去年的GDP大約是23兆新台幣,換算成國際單位就是0.023京,這樣一比較是不是突然覺得「兆」其實也沒那麼大了?
有趣的是,這些大數單位在台灣和中國的用法也不太一樣。台灣是「萬進位」(10^4),中國則是「億進位」(10^8),所以同樣說「兆」,在台灣是10^12,在中國卻是10^6,差了整整一百萬倍!這也難怪兩岸在討論經濟數據時常常會出現誤會。下次看到這些大數單位時,記得先搞清楚是哪種進位制才不會搞錯喔!
如何快速理解兆以上的數字?理財專家教你簡單記憶法
每次看到新聞說「國家預算突破2兆」或「某公司市值達5兆」,是不是覺得這些數字大到很難想像?其實只要掌握幾個簡單的對照方法,兆級數字也能變得超具體!今天就跟大家分享理財專家常用的記憶技巧,讓你秒懂這些天文數字。
首先我們來建立基本概念:1兆=1萬億=1後面加12個零。但這樣說還是很抽象對吧?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兆換算成「時間」。假設你每天中樂透100萬,要連續中獎27,397年才能累積到1兆!這樣是不是突然覺得「兆」這個單位超級可怕?
再來看看實際生活中的對照表:
數字單位 | 換算方式 | 生活化比喻 |
---|---|---|
1億 | 100,000,000 | 台北市大安區一間40坪公寓 |
10億 | 1,000,000,000 | 台北101大樓一年的電費 |
100億 | 10,000,000,000 | 高鐵台北到高雄全線造價 |
1兆 | 1,000,000,000,000 | 台灣全年GDP的1/20 |
另外有個超實用的口訣:「億是豪宅,兆是城市」。想像一下,1億可能在台北買間不錯的房子,但1兆差不多可以蓋一座小型科學園區了!下次看到兆級數字時,試著把它拆解成你熟悉的單位。比如5兆就是5萬個億,等於可以在全台每個鄉鎮都蓋一間大型醫院還有剩。
理財專家還建議用「薪資」來感受這些數字。如果你月薪5萬,要不吃不喝工作166,666年才能賺到1兆。這樣一想,是不是突然覺得政府說的「兆元振興方案」真的很驚人?記住這些對照方法,以後看到大數字就不會頭昏眼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