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穴位知多少?一次搞懂 | 原來身上有這麼多穴位! | 穴位按摩必學的基礎知識

人體穴位知多少?一次搞懂 | 原來身上有這麼多穴位! | 穴位按摩必學的基礎知識

人體穴位知多少?原來我們身上藏著這麼多秘密開關!

每次去中醫診所推拿針灸,師傅總能精準找到那些痠痛點,讓人不禁好奇人體有多少穴位?其實根據《黃帝內經》記載,我們身上共有361個正經穴位,加上48個經外奇穴,總數超過400個!這些穴位就像身體的隱藏按鈕,分佈在12條正經與任督二脈上,每個都有獨特功效。

說到穴位分佈,最有意思的是它們的密集程度。光是頭面部就有近百個穴位,難怪頭痛時按摩太陽穴特別有效。而手掌和腳底更是穴位大本營,這也是為什麼腳底按摩會這麼舒服。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幾個常用穴位的功能:

穴位名稱 位置 主要功效
合谷穴 手背虎口處 緩解頭痛、牙痛
足三里 膝蓋下四指寬 增強免疫力、調理腸胃
湧泉穴 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處 改善失眠、消除疲勞
風池穴 後頸髮際線凹陷處 舒緩肩頸僵硬、感冒症狀

現代研究發現,這些穴位其實多數位於神經末梢密集或肌肉筋膜交會處。像我們常聽到的「阿是穴」,就是中醫師在按壓時,患者會自然發出「啊」聲的敏感點。有趣的是,隨著科技進步,現在還有人用紅外線熱像儀來定位穴位,發現這些點位的溫度通常比周圍高0.5-1°C呢!

平常自己在家也可以試著找找這些穴位。比如工作到眼睛痠澀時,按壓眉頭的「攢竹穴」;或是經期不適時,用拇指按揉腳踝內側的「三陰交」。不過要提醒大家,孕婦和特殊體質者最好先諮詢專業中醫師,畢竟有些穴位像是「合谷穴」就不適合孕婦按壓喔。

人體有多少穴位

人體到底有幾個穴位?中醫師來解答

大家在看中醫針灸的時候,是不是常常好奇「人體到底有幾個穴位?」這個問題連很多學中醫的人都會搞混呢!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順便分享一些實用的小知識。

其實啊,人體的穴位數量就像我們台灣的路邊攤一樣,不同派系、不同時代的說法都不太一樣。最常見的說法是根據《黃帝內經》記載的361個正經穴位,但這還不包括那些「經外奇穴」喔!如果把所有民間流傳的特殊穴位都算進去,大概會超過2000個呢!不過中醫師在臨床上常用的主要還是那三百多個正經穴位為主啦。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穴位的分類,這樣下次去看中醫就不會霧煞煞了:

穴位類型 數量 特點 常見例子
十四經穴 361 正規經絡上的穴位 合谷穴、足三里
經外奇穴 約200 不在正經上但有特殊療效的穴位 太陽穴、印堂穴
阿是穴 不定 按壓時特別疼痛的點 肌肉酸痛時的壓痛點
耳穴 約90 耳朵上的反射區穴位 神門穴、胃穴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我們台灣人最愛用的幾個穴位。像是「合谷穴」在虎口位置,頭痛時按壓超級有效;「足三里」在膝蓋下方,腸胃不舒服時按一按就會舒服很多。這些都是中醫師最常使用的穴位,而且自己在家也能簡單按壓,超級實用的啦!

現代中醫研究還發現,穴位的數量其實會隨著醫學發展慢慢增加。像最近很紅的「減肥穴」、「美容穴」,都是以前醫書上沒記載的。所以啊,與其糾結到底有幾個穴位,不如記住幾個常用穴位的功效,這樣對日常生活更有幫助喔!

為什麼穴位數量説法不一?專家告訴你真相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中醫講的穴位到底有幾個啊?怎麼有人說361個,又有人說365個,甚至還有其他數字?其實這個問題困擾很多人很久了,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背後的門道。穴位數量的差異主要跟中醫發展歷史、不同學派見解,還有現代研究發現都有關係,不是隨便亂講的喔!

穴位數量的歷史演變

最早在《黃帝內經》裡提到的穴位大概只有160個左右,到了晉代皇甫謐寫《針灸甲乙經》時增加到349個。後來隨著歷代醫家不斷研究,明朝的《針灸大成》才確立了現在最常聽到的361個穴位說法。不過要注意的是,古代醫書對穴位的記載有時候會因為傳抄錯誤或是理解不同,導致同一個穴位在不同書裡位置有點出入,這也是造成數量差異的原因之一。

不同學派的見解差異

中醫有很多流派,像是經絡派、奇穴派、阿是穴派等等,他們對穴位的認定標準都不太一樣。比如說傳統經絡派只承認十四經脈上的穴位,但有些學派會把經外奇穴也算進去,這樣數量自然就變多了。另外像耳針、頭針這些現代發展出來的微針系統,也會有自己的穴位定位方式,所以數字當然會不一樣啦!

學派類型 主要穴位來源 常見數量範圍
傳統經絡派 十四經脈穴位 360-362個
經外奇穴派 經外奇穴+正經穴位 400-500個
現代微針派 耳穴、頭穴等 100-200個(單一系統)

現代研究的影響

現在科技發達了,用紅外線熱像儀、電阻測量這些方法研究穴位,發現有些傳統沒記載的位置其實也有特殊反應,所以又發現不少新穴位。像中國在2006年公布的国家標準《腧穴名稱與定位》就收錄了362個穴位,比傳統多了1個。而且隨着針灸在國際上越來越受重視,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有制定標準,這些都會影響到穴位數量的統計方式。所以說啊,與其糾結到底有幾個穴位,不如好好了解每個穴位的實際功效比較實在啦!

人體有多少穴位

穴位按摩何時做效果最好?時間點大公開!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這個問題,其實按摩時間點真的超重要,選對時機效果直接翻倍。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黃金時段,還有不同時段適合按摩的穴位,保證實用又好記!

首先早上7-9點是胃經活躍的時間,這時候按摩「足三里」可以幫助消化、提振精神。我自己都會邊刷牙邊按,按完早餐都吃得特別香。如果是容易水腫的人,建議在9-11點脾經運行的時候按「三陰交」,消水腫效果超級明顯,很多中醫師都推薦這個時段。

下午時段也有幾個關鍵時間點,特別是1-3點小腸經活躍時,按「後溪穴」對肩頸僵硬特別有效。辦公室族可以趁午休時間按一按,下午就不會那麼容易打瞌睡。而3-5點膀胱經運行的時候,按「委中穴」對腰痛超級有用,很多健身教練都會建議這個時間做伸展搭配穴位按摩。

晚上時段最推薦的是睡前按「湧泉穴」,這個時間按不僅能幫助睡眠,還能調節內分泌。我習慣泡完腳後按個5分鐘,真的會比較好入睡。如果是女生經期不舒服,也可以在睡前加按「血海穴」,溫和又有效。

時段 對應經絡 推薦穴位 主要功效
7-9點 胃經 足三里 促進消化、提振精神
9-11點 脾經 三陰交 消水腫、改善代謝
13-15點 小腸經 後溪穴 緩解肩頸僵硬
15-17點 膀胱經 委中穴 改善腰痛、促進循環
21-23點 三焦經 湧泉穴 幫助睡眠、調節內分泌

另外要提醒大家,飯後半小時內最好不要按摩,特別是腹部穴位,不然可能會影響消化。如果是剛運動完,也要等身體稍微平靜下來再按,效果會更好。每個人的作息不太一樣,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調整,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按摩時間。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