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台灣買房或租屋時,常常會聽到「一幢一栋意思」這樣的說法,其實這兩個字在建築用語上確實有些微差異。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會混用,但對於不動產相關文件來說,搞清楚「幢」和「棟」的區別還是蠻重要的,畢竟這關係到產權登記的準確性。
先來說說「幢」這個字,在建築法規裡通常指的是「結構獨立」的建築物。比如說一個社區有好幾棟大樓,每棟都有自己的出入口和電梯系統,這樣就可以稱為「一幢大樓」。而「棟」則比較偏向「建築單元」的概念,像是同一塊地上有幾戶連在一起的透天厝,雖然外觀相連,但產權是分開的,這時候就會用「棟」來區分。
用字 | 主要用法 | 常見場景 |
---|---|---|
幢 | 獨立結構的建築物 | 社區大樓、商辦大廈 |
棟 | 建築單元或編號 | 透天厝、集合住宅的單元 |
在實際應用上,台灣的建築執照和權狀通常會用「棟」來做編號。像我們常聽到的「A棟」、「B棟」就是這樣來的。有趣的是,有些老一輩的台灣人會把「幢」念成「撞」,其實正確讀音是「ㄓㄨㄤˋ」,這個讀音在國語辭典裡都查得到。不過現在年輕人比較少用「幢」這個字了,大多直接用「棟」來統稱。
建築師朋友告訴我,在申請建照的時候,如果是要蓋連排透天,通常會用「棟」來計算戶數;如果是不同結構的大樓,才會用「幢」。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社區的管委會章程會寫「本社區共計三幢七棟」,意思就是有三棟獨立結構的大樓,裡面又細分成七個居住單元。這種細節在買預售屋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免得交屋時才發現跟想像的不一樣。
什麼是『幢』和『棟』?台灣人常用哪個詞?
在台灣買房或租房時,常會聽到「這幢大樓」或「那棟公寓」的說法,到底「幢」和「棟」有什麼差別?其實這兩個字在台灣日常生活中經常混用,但仔細探究會發現有些微差異。簡單來說,「幢」通常用來形容獨立、整體性強的建築物,像是「一幢別墅」或「那幢辦公大樓」;而「棟」則偏向指建築物中的單一結構單位,例如「這棟大樓的A棟」。
台灣人最常用的其實是「棟」這個字,因為它比較口語化,使用範圍也更廣。不管是公寓、大樓還是社區,大家都習慣說「我們這棟有電梯」或「隔壁棟在裝修」。不過在正式文件或房產廣告上,還是會看到「幢」的用法,尤其是描述獨棟建築時。
用字 | 常見用法 | 使用頻率 | 適用場景 |
---|---|---|---|
幢 | 一幢別墅、那幢豪宅 | 較少 | 正式文件、獨棟建築 |
棟 | 這棟大樓、A棟B棟 | 非常普遍 | 日常對話、社區住宅 |
從建築法規來看,「幢」在台灣的建築執照上是指「一個建築執照所核發的建築物」,而「棟」則是「建築物中結構獨立的單元」。舉例來說,一個社區可能只有一幢建築物(同一個建照),但裡面可以分成好幾棟(如A棟、B棟)。不過一般民眾不太會分這麼細,大多時候都是用「棟」來稱呼。
有趣的是,台灣南部有些地方會把「幢」唸成「撞」,這其實是受到台語發音的影響。像老一輩的人可能會說「彼撞厝」(hit-tn̂g-chhù),指的就是「那幢房子」。這種語言混用的現象,也反映出台灣多元的文化背景。
為什麼台灣建築常用『棟』而少用『幢』?
走在台灣街頭,你有沒有發現大家講建築物時都說「那棟大樓」,很少聽到「那幢大樓」?為什麼台灣建築常用『棟』而少用『幢』?其實這跟語言習慣和歷史發展有很大關係。台灣的國語受到日治時期用語影響很深,當時官方文件多使用「棟」來計算建築物單位,這個用法就一直延續到現在,成為我們日常最熟悉的說法。
「棟」和「幢」在中文裡本來就有微妙差異。「棟」比較偏向單一建築物的概念,像是「一棟房子」;而「幢」則帶有建築群體的意味,像是「一幢豪宅」可能包含主建築和附屬設施。不過在台灣,這種區分已經越來越模糊,大家就是習慣用「棟」來稱呼各種建築物。看看下面這個表格,更能清楚兩者的使用差異:
用詞 | 台灣常見用法 | 中國常見用法 | 適用場合 |
---|---|---|---|
棟 | 這棟公寓很新 | 這棟樓很高 | 一般建築物 |
幢 | 較少使用 | 那幢別墅很氣派 | 豪宅、特殊建築 |
台灣人對「棟」的偏好也反映在建築相關法規和文件上。如果你去查閱建築執照或房屋買賣契約,幾乎清一色都是用「棟」作為單位。這種用法已經深植在我們的語言系統裡,連學校教科書和政府公文都這樣寫。反觀「幢」在台灣就顯得比較文謅謅,通常只會出現在文學作品或特別正式的場合,一般人平常根本不會這樣說。
房地產業者也強化這個用語習慣。你去買房子時,代銷小姐絕對是說「這棟房子的採光很好」,不會跟你講「這幢房子」。這種業界用語影響一般民眾的認知,讓「棟」成為市場上的主流說法。有趣的是,台灣有些老一輩的人反而會用「間」或「戶」來稱呼建築物,像是「這間房子」、「那戶人家」,這又是另一個有趣的語言現象了。
買房時該説『一幢』還是『一棟』?在地人這樣用,這個問題其實困擾過不少台灣人。我們平常聊天時兩種說法都聽得到,但仔細觀察會發現,台灣人在口語上其實有自己習慣的用法,而且不同地區可能還會有點小差異。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台灣人最自然的用法,下次看房時就不會糾結要用哪個詞啦!
先講結論,在台灣「一棟」是比較普遍的用法,特別是講到住宅大樓或公寓的時候。比如說「我家住在那棟藍色大樓的8樓」聽起來就很自然。不過「一幢」也不是不能用,只是通常用在比較特別的建築,像是別墅、豪宅或是有點歷史的老房子。這種微妙的差別,其實跟建築物的性質和給人的感覺有關。
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一下常見的用法差異:
用詞 | 適用建築類型 | 使用頻率 | 例句 |
---|---|---|---|
一棟 | 一般住宅大樓、公寓、辦公大樓 | 高 | 「這棟大樓的公設比有點高」 |
一幢 | 別墅、豪宅、古蹟、特殊建築 | 中 | 「陽明山那幢別墅要價上億」 |
一棟/一幢 | 透天厝 | 看地區 | 「這棟透天厝」(北部常用)/「這幢透天」(南部偶爾聽到) |
有趣的是,這種用法差異其實跟台灣的語言習慣演變有關。早期「幢」這個字在官方文書上比較常見,但隨著時間演變,「棟」慢慢變成口語主流。不過在房地產業界,兩種說法都聽得到,仲介為了讓物件聽起來更高級,有時候會刻意用「幢」來形容。所以如果你聽到仲介說「這幢豪宅」,可能就是在暗示這個房子比較高檔啦!
另外要提醒的是,雖然兩種說法在台灣都通,但是在正式文件或契約上,通常會統一使用「棟」這個字。所以簽約的時候看到「棟」別覺得奇怪,這是正常的。至於日常聊天就不用太計較,聽得懂最重要,畢竟台灣人最在乎的是房子本身好不好,而不是用哪個量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