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層樓的公設比怎麼算才划算? | 買房選一層好還是頂樓好? | 一層幾户最住得舒服?專家建議

一層樓的公設比怎麼算才划算? | 買房選一層好還是頂樓好? | 一層幾户最住得舒服?專家建議

最近在找房子的時候,發現「一層」這個概念比想像中複雜很多。以前總覺得一層就是一層嘛,但實際看房才發現光是同棟大樓的一層樓,格局、採光、通風都可以差超多。特別是現在新建案很多都主打「一層少戶」的設計,跟傳統公寓一層擠五六戶的感覺完全不同。

說到一層幾戶比較好,這個真的要看個人需求。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

戶數類型 優點 缺點
一層2-3戶 隱私高、公設不用等 管理費較貴
一層4-6戶 價格相對親民 電梯等待時間長
一層8戶以上 通常位於市中心 容易有噪音問題

記得前陣子去看一個預售屋,代銷小姐一直強調他們是「一層純住」的設計,意思是整層都沒有店面或辦公室。這種規劃現在很受歡迎,畢竟誰都不想住在飲料店樓上,每天聞珍珠奶茶的味道。不過相對的,這種大樓的管理費也會比較高,因為少了店面的收入來分攤。

我阿嬤家那種老公寓就是一層四戶的設計,小時候最愛在走廊玩,鄰居阿姨都會開門聊天。現在新建案很多都做一層兩戶,雖然隱私好很多,但總覺得少了點人情味。不過現代人好像都比較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寧願多花點錢買安靜。

看房看到後來發現,一層樓的設計真的會影響每天的生活品質。像有些建案會把電梯廳做得特別寬敞,還放沙發讓住戶可以休息;有些則是走道窄到連嬰兒車都不好推。這些細節真的要實際去看過才會知道,光看平面圖真的看不出來。

一層

一層樓到底有幾户才不會太擠?台灣人最愛的居住密度

每次看房最在意的就是「一層幾户」這個問題,畢竟誰都不想每天等電梯等到懷疑人生,或是開門就碰到鄰居在倒垃圾。台灣人普遍喜歡中低密度的居住環境,那種一層4-6户的規劃最受歡迎,電梯不用等太久,公共空間也不會擠得像菜市場。不過現在新建案為了拚坪效,常常看到一層8户以上的設計,住起來真的會讓人覺得壓迫感很重啊!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根據房仲業者的觀察,台灣人買房時對「鄰居數量」的接受度大概是這樣:

建築類型 每層户數 接受度 常見問題
電梯華廈 4-6户 ★★★★★ 梯户比適中
小坪數宅 8-10户 ★★☆☆☆ 等電梯久
豪宅社區 2-3户 ★★★★☆ 管理費高
舊公寓 整層1户 ★★★☆☆ 沒電梯

實際住過的經驗是,一層超過8户真的會很阿雜。早上上班時間電梯每層都停,光下樓就要花5分鐘;垃圾間永遠堆滿外送餐盒,走廊還常聞到別人家煮飯的味道。有朋友住過一層12户的建案,他說連丟個垃圾都要排隊,後來寧願多花點錢換到一層4户的中古華廈。不過現在雙北蛋黃區的新建案,一層10户以上已經是常態,想找低密度社區可能要往蛋白區或重劃區看了。

建商朋友私下透露,其實每層6户是CP值最高的規劃。電梯兩部剛好夠用,公設比能壓在30%左右,住戶數目也夠分攤管理費。但現在土地成本越來越高,很多建案都改成8-10户的「蝴蝶式」或「十字型」格局,雖然單價可能便宜點,但長期住下來真的會覺得生活品質打折。有些精明的買家會特別注意「梯户比」,像兩部電梯配8户勉強能接受,但如果只有一部電梯就要慎重考慮了。

為什麼台灣老公寓一層通常只有兩户?歷史因素大解密!這個問題其實跟台灣早期的都市發展和建築法規有密切關係。說到這些四、五層樓的老公寓,它們大多是1960到1980年代興建的,那時候台灣經濟剛起飛,都市人口快速增加,但建築法規和現在可是差很多呢!

當時的建築法規對於「住宅單元」的定義比較寬鬆,開發商為了讓每戶都能有對外窗(那時候還沒有機械通風的概念),所以設計成一層兩戶,這樣每戶都能有兩面採光。而且啊,那時候的電梯還不普及,樓梯間也比較窄,一層兩戶的設計剛好可以讓樓梯放在中間,兩邊各一戶,空間利用最有效率。

台灣老公寓常見設計比較表

特徵 一層兩戶設計 現代大樓設計
採光 雙面採光,通風佳 單面採光居多
公設比 幾乎沒有公設 通常有30%以上公設
樓梯 狹窄的單一樓梯 寬敞的雙逃生梯
電梯 多數沒有電梯 必備電梯
戶數規劃 通常一層2-4戶 一層可能多達8-10戶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土地持分問題。早期台灣人很重視土地所有權,一層兩戶的設計讓每戶的土地持分比較清楚,產權糾紛少。而且那時候的建築技術也沒現在好,一層戶數太多會影響結構安全,所以開發商自然選擇最穩妥的兩戶設計。這種設計還有一個好處是鄰居少,比較安靜,所以即使到現在,這種老公寓還是很多人喜歡呢!

說到建築法規的演變,1970年代台灣的《建築技術規則》對於住宅的採光、通風有明確規定,要求臥室必須有直接開窗。這就限制了每層的戶數不能太多,否則有些房間就會變成沒有窗戶的「暗房」。而且早期的消防法規比較寬鬆,不需要那麼多的逃生梯,所以樓梯間佔用的空間少,自然可以規劃更多居住空間給住戶。這些法規的細節都深深影響了當時建築師的設計方向。

一層

買房必看!一層幾户才不會等電梯等到懷疑人生,這真的是很多住大樓的人最頭痛的問題。每天上下班尖峰時間,看著電梯一層一層停,等到都快遲到了還擠不進去,這種崩潰感真的會讓人想搬家。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怎麼從「一層幾户」這個關鍵數字,判斷未來住進去會不會每天跟電梯搏感情。

一般來說,電梯的等待時間跟「住户數/電梯數」的比例直接相關。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給大家參考:

一層户數 電梯數量 等候時間感受 適合族群
4-6户 1部 偶爾小等 小家庭、退休族
6-8户 2部 尖峰時段稍擠 上班族
8-10户 2部 經常要等 預算有限首購族
10户以上 3部以下 等到懷疑人生 建議避開

實際看房時,除了看數字,還要特別注意這幾點:首先觀察上下班時間的電梯使用狀況,最好挑不同時段多看幾次。有些建商會標榜「智慧型電梯分流系統」,但實際用起來可能跟想像有落差。另外也要留意有沒有「垃圾專用梯」或「貨梯」,這些都會影響住戶電梯的可用數量。

現在新建案公設比越來越高,很多都主打「飯店式管理」,但電梯數量卻沒跟著增加。像我朋友買的某個知名建案,一層12户只有2部電梯,早上光等電梯就要花20分鐘,最後只好提早半小時出門。所以看房時千萬別被華麗的大廳迷惑,電梯配置才是影響每天生活品質的關鍵啊!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