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會試全攻略,考生必看! | 會試準備技巧大公開 | 科舉會試怎麼考?一次懂

古代會試全攻略,考生必看! | 會試準備技巧大公開 | 科舉會試怎麼考?一次懂

在古代人生會試這場科舉考試中,寒窗苦讀的學子們終於迎來證明自己的機會。這場考試不僅關乎個人前途,更牽動整個家族的榮辱,難怪古人常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考試當天,考場外早早就排滿了馬車和送考的家人,空氣中瀰漫著緊張又期待的氣氛。

會試的流程相當嚴謹,考生們要經過層層檢查才能進入考場。光是攜帶的物品就有嚴格規定,連筆墨紙硯都有標準格式。以下是當時考生必備的物品清單:

物品名稱 規格要求 用途說明
考籃 竹製單層 裝考試用品
毛筆 狼毫/羊毫 答題書寫
墨錠 油煙墨 現場研磨
硯台 石質無雕花 磨墨使用
考卷紙 官發統一 答題用紙

考試期間最怕遇到突發狀況,像是突然下雨弄濕考卷,或是墨汁不小心打翻。有經驗的考生都會多準備幾支備用毛筆,還會帶塊乾淨的布來應急。考場內不時傳來咳嗽聲和翻紙聲,但整體氣氛肅穆,連監考官走路都刻意放輕腳步。

三場考試下來,不少考生臉色發白、眼眶發黑,但還是強撐著精神把最後一個字寫完。交卷時手都在發抖,有些人甚至因為體力不支被抬出考場。考試結束後,客棧裡到處都是討論題目的聲音,有人自信滿滿,也有人懊悔答錯重點,整個京城都籠罩在科舉的氛圍中。

古代人生 會試

古代會試到底是什麼?科舉制度大解密!這可是古代讀書人拚搏一輩子的重要關卡。在台灣歷史課本裡常提到的「進京趕考」,說的就是會試這個階段。簡單來說,會試是科舉制度中僅次於殿試的第二級考試,每三年在京城舉辦一次,只有通過鄉試的舉人才能參加,競爭超級激烈!

會試的考場叫做「貢院」,考生要在裡面待上好幾天。想像一下,每間考棚只有一米見方,還要自備食物和筆墨,根本就是古代版的「生存遊戲」。考試內容主要是寫八股文,題目都從四書五經裡出,要寫得既符合格式又能展現才學,難度超高。當時流傳一句話:「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意思是30歲考上明經科算老了,但50歲中進士還算年輕呢!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科舉階段 應考資格 舉辦頻率 錄取稱號
童試 平民 每年 秀才
鄉試 秀才 每三年 舉人
會試 舉人 每三年 貢士
殿試 貢士 每三年 進士

考場規矩超級嚴格,作弊被抓到可是要充軍的!考生進場前要脫衣檢查,連饅頭都要掰開看有沒有夾帶小抄。不過就算這麼嚴,還是有很多人冒險,因為一旦考上就翻身了。會試錄取率大概只有5%左右,比現在考公務員還難。錄取的人叫做「貢士」,接著就能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那才是真正的「終極挑戰」!

當時的讀書人為了準備會試,常常要苦讀十幾年。有些人考到頭髮都白了還在考,像《儒林外史》裡的范進就是經典例子。不過一旦考上,不僅能當官光宗耀祖,整個家族的社會地位也會大大提升。所以雖然過程辛苦,還是有無數讀書人前仆後繼地投入這場「古代國考」。

誰有資格參加會試?古代讀書人的晉升之路一直是個有趣的話題。在科舉制度盛行的年代,想要參加會試可不是隨便誰都能報名的,必須先通過層層關卡,就像現在考研究所前要先讀完大學一樣。這些讀書人從小就要背四書五經,熬過縣試、府試、院試,成為秀才後才有資格繼續往上考。

古代科舉考試的晉升階梯是這樣的:

考試等級 通過稱謂 備註
縣試、府試 童生 最基礎的入門考試
院試 秀才 可免徭役、見官不跪
鄉試 舉人 第一名稱解元,可當小官
會試 貢士 在京城舉行,競爭激烈
殿試 進士 由皇帝親自主持

要參加會試,首先得是舉人身分。這些舉人通常已經在地方上小有名氣,有些甚至當過教諭之類的小官。他們要千里迢迢趕赴京城,路上可能得花好幾個月時間。到了京城後,還要應付各種應酬,結交同年,這些都是無形的壓力。更慘的是,會試每三年才舉辦一次,萬一落榜就得再等三年,很多讀書人考到頭髮都白了還在考。

考試內容主要是八股文,題目都從四書五經裡出。考生得按照固定格式寫作,連字數都有嚴格限制。這種考試方式雖然公平,但也限制了很多人的創意思考。有趣的是,有些考生會把答案寫在衣服內層作弊,所以進考場前都要脫衣檢查,跟現在考試防作弊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古代人生 會試

會試何時舉辦?三年一次的科舉大事記

各位考生注意啦!會試作為古代科舉的「國家級考試」,每三年才會舉辦一次,錯過就要再等好久。這種考試可不是隨時都能參加的,時間點超級重要,就跟現在考公職一樣,錯過報名日期就只能捶心肝。

說到會試的時間安排,其實古人早就規劃得很清楚。通常會在鄉試隔年的春天舉行,也就是所謂的「春闈」。這種固定週期讓考生們有充分時間準備,但也讓等待變得更煎熬。想像一下,寒窗苦讀三年就為了這一戰,壓力有多大啊!

下面幫大家整理近幾次會試的時間表,讓準備穿越回古代考試的朋友參考(笑):

年份 會試舉辦月份 備註
2023年 3月 因疫情延後1個月舉行
2020年 2月 正常舉辦
2017年 3月 適逢閏年調整時間

古代考生為了會試可是拚盡全力,現在我們看歷史資料都覺得好辛苦。他們要提前半年動身赴京,路上可能遇到土匪或生病,到了京城還要找地方住,根本就是古代版的「北漂」啊!而且考試那幾天要被關在小格子裡寫文章,連上廁所都有限制,想到就頭皮發麻。

雖然現在不用考八股文了,但這種三年一次的壓力,現代人考研究所或國考應該也能感同身受吧?每次看到古裝劇演科舉考試的橋段,都覺得能生在現代真幸福,至少考試失敗還能改行做YouTuber(誤)。不過話說回來,古代能考上進士的話,整個家族都會翻身,這種誘惑力確實很大呢!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